一股晦涩、压抑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枷锁,试图禁锢住他的手腕,扰乱他的文思。
邻座的几名考生,已经开始摇头晃脑,渐入佳境。他们的文章,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完全在刘德海的规矩之内。他们甚至能得到风宪镜柔和光芒的些许加持,写得愈发顺畅。
而苏文渊这里,却仿佛坠入了深海,每写一个字,都要承受比常人多数倍的阻力。
“哼,米粒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苏文渊心中冷哼一声。
多亏了这几日持续注入脑海中那代表“仁”字玉印,通过这几天的摸索,他发现自己可以稍微调动一点玉印的力量。
他心念一动,记忆宫殿中,那枚代表着“仁”的玉印,轻轻一震。
一股中正平和、博大宽广的“仁”之意境,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那股来自风宪镜的压力,悄然化解。
他笔尖不停,继续向下。
接下来,是八股文最核心的部分——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层层递进,反复论证,将文章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
苏文渊下笔如飞,文思如泉涌。
【起讲:夫天下之治乱,系于人才之得失;人才之得失,系于赏罚之公明。赏善罚恶,其据何在?在心,或在迹?此乃古今之大辩也!】
他直接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
【入手:或曰:心为行之本,心善则行善。此言似是而非。有心善而力不足者,有心恶而伪为善者。若以心定罪,则天下善人,或因一念之差而成囚;天下恶人,或因一念之伪而登堂。如此,则赏罚不明,黑白颠倒,天下焉能不乱?】
他开始举例反驳“唯心论”的弊端。
刘德海看到这里,脸色已经有些变了。
苏文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他的脸上。他治下的青河县,不正是存在着大量伪为善的乡绅、恶霸吗?而他自己,不正是那个最大的“心恶而伪为善者”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风宪镜的光芒变得愈发晦暗,那股压力也成倍地增加。
苏文渊的笔尖,甚至开始微微颤抖。他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璀璨。
战!
他将体内的真知之气,毫不吝啬地注入手中的笔中。
那支笔的笔杆上,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金色符文,一闪而逝。
他下笔的力道,猛然加重,笔锋透纸,力道万钧!
他开始写最关键的中股部分,用排比、对偶的句式,展开正反两面的激烈论证。
【是故,明君治吏,不问其心,但问其绩。为官一任,若能使一方水土丰饶,百姓安居,纵其私德有亏,亦不失为能臣;反之,若满口仁义道德,却使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纵其自诩圣徒,亦是万民之蠹贼!此其一也。】
【圣人教化,不究其根,但观其果。学子求学,若能以所学经世致用,福泽一方,纵其出身微寒,亦可为国之栋梁;反之,若空谈心性,坐而论道,于国于民无半点寸功,纵其出身高贵,亦是无用之腐儒!此其二也。】
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句句诛心!
其核心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儒家的范畴,隐隐指向了一种更加务实、更加功利,也更加公平的法家思想。
以儒为表,以法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