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在宫中用完膳食便匆匆告辞,回府后第一时间便在平康坊的墨曦楼门外张贴了招聘信息。
不在东市张贴是因为据他在长安城居住这么久的了解,一般读书人根本不会去那个地方。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下,身为读书人无论是穿着、所去场所都是有所讲究的。
那些已经头发花白的寒门学子至死都没凑齐一套科举所需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抄书一月赚得的银子,说不定受同窗邀请,一晚便回到解放前。
这样反反复复,许多有一腔热血的读书人就这样被消磨殆尽了读书的热情,就剩下所谓身为读书人的傲骨。
他们宁愿饿着肚子在书院门口徘徊,也不愿踏足东市那些被视作‘市井之地’的场所。
杨晨特意将招聘信息张贴到墨曦楼门口,只要有读书人看到,一传十十传百,即便是一些清贫的学子应是也能听到一些消息。
的确如杨晨所言,这招聘信息一张贴,便引得多人围观。
第二日,长安城中的多数读书人皆是得到了消息,只不过那看似苛刻的条件,让很多人犹豫不决。
张贴上的信息写着——招聘抄书学子,封闭管理两个月,包吃包住,十日结款一次,抄的越多,赚的越多。
后面还备注着:哪怕只干十天,也需要两个月结束后才能离开,若是中途罢工,吃食便需要自费。
五姓七望得知消息后,无不嘲笑杨晨异想天开,就算是范阳卢氏的书庐,也从未想过限制学子的自由。
一个听到招聘信息到墨曦楼前的学子仔细的看着招聘信息“十日一结工钱,包吃包住,这条件倒是不错…”
“可封闭两个月,不得随意离开,万一家中有事怎么办?”边上一位年纪偏大的学子皱眉道。
“学子这般多,这抄书的活计往日很是难寻,如今驸马给了机会,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我这便去报名!”
“是啊是啊,更何况是现银结清,无论是购买书籍还是改善生活,全凭自己心意。”
一众条件艰苦的寒门学子却对这种条件很是心动,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