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魏王还提出了提前筹备出兵之举,若是自己认同了杨晨的观点,岂不是说自己不如魏王?
杨晨看了一眼李承乾,呵呵笑道:“太子殿下,高昌国若是仅仅没有朝贡,我大唐身为礼仪之邦可以理解为今年高昌国国情困难。
可阻断丝绸之路,此举就是挑衅,若是什么情况都派出礼官先行规劝,岂不是说日后番邦小国都可以上前捅我大唐一刀?
反正只要最后来一句我错了。我大唐便不会与之计较。
一次次的忍耐,只会迎来更加肆无忌惮的挑衅。”
杨晨看了一眼被怼的哑口无言的李承乾,朝着李世民恭敬行了一礼。
“陛下,请发兵高昌,让周边的番邦小国看一看,我大唐的礼仪。”
李世民看到杨晨的表演很是满意,笑道:“既都已经发兵攻打,何来礼仪一说?”
杨晨呵呵一笑,“陛下,我大唐不是已经以礼相待了吗?既然他们不知好歹,我们理应发兵。
先礼后兵,我大唐乃占有大义。”
文武百官不解的望向杨晨,很是不解。
我大唐什么时候以礼相待了?我们怎么不知道?
李承乾冷哼道:“荒谬,先礼后兵,讲一礼字,何来的礼?这般无故发兵,有损我大唐形象。”
杨晨呵呵笑道:“太子,吾乃十八岁青壮,尔只是一三岁稚童,仅需每年一颗饴糖,我便不寻你麻烦,甚至还屡次相助,助你打退了周边欺辱你的稚童。
你一家独大之后,保护费也不交了,甚至堵住了我家大门,想要路过,还得倒给你两颗糖。
太子殿下,你说这小屁孩该不该打?该不该教训?”
李承乾指着杨晨,久久说不出话来,杨晨这一顿比喻,不正说的是大唐与高昌的关系吗?
高昌周边的政敌小国,不正是大唐帮忙肃清的嘛!
这般礼遇之下,高昌行堵门之举,确实太过过分。
杨晨看到诸卿已经动摇,笑道:“诸位,打得一拳来,免得百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