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想让皇后娘娘有子。
这个念头一旦清晰,许多看似零散的线索立刻串联起来。
那阴损的、旨在让徐家获罪失宠的锦缎陷阱;那试图在皇后身边埋下药性相冲之物的内侍;甚至可能更早,皇后乃至官家多年来子嗣上的艰难……或许都并非偶然。
谁最不愿见到中宫有嫡子?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并非远在京城、与皇后并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盛家二房,而是此刻正随驾南巡、深居江宁行宫之内,那些依附于其他势力、或自身存有妄念的宫中之人!
或许是某位位份颇高、孕育了皇子、盼着母凭子贵的妃嫔;
或许是那些与皇后母家或有旧怨、或利益相悖的朝臣安插的眼线;
甚至可能是……某些担心皇后一旦有嫡子,外戚势力会更加强大,从而影响朝局平衡的势力。
皇嗣,关乎国本,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
而皇后娘娘此次南巡,气色渐佳,又频频召见与她交好、且疑似精通调理之术的旧臣之女,这些迹象,足以让某些人警铃大作,不惜铤而走险。
她原本只是想弥补遗憾,避免可能的动荡,却未曾想,自己这份心思,竟如此之快就触碰到了宫廷最敏感、最黑暗的那根弦。
回到徐府,她立刻将自己关进书房。情况危急,她必须立刻调整策略。
首先,皇后的安全必须保证。
那赤阳竭虽未直接下在饮食中,但通过熏香或日常接触,日久天长同样有害。
她需得立刻提醒皇后,该说实话说实话。
不过…
沉吟片刻,她铺开信笺,以关心皇后近日似乎有些“心浮气躁、夜寐不安”为由,重新写了一份更加温和、旨在清热宁神、调和脾胃的食疗方子,并附上几样精心挑选的、气味清雅且有安神效果的干花。
言明可替换掉日常所用的部分熏香,说是江南百姓常用的安神法子,请娘娘一试。
她刻意在信中强调“此方最是平和,与各类温补之物皆无冲克”,暗中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