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华脸上有些发烫,站起来谦虚地说:“俺就是瞎琢磨,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还有很多地方要向老师傅们学习。”
她的谦逊和务实,更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不少工友开始主动向她请教那些节约小技巧,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
车间里悄然兴起了一股“巧干”的风气。虽然生产压力依然很大,但那种盲目焦虑的氛围减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扎实、更精细的生产热情。
“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厂里每一个人的成色。
江德华提出的下脚料分类利用建议被车间采纳后,成效显着。
不仅第三被服厂的废料率在全新区评比中名列前茅,就连后勤科和劳保车间也都受益,厂部特地表扬了三车间“思路活,办法实”。
高主任脸上的愁容少了,对江德华更是刮目相看。
她发现这个南方来的女工,不仅手上功夫硬,脑子里更有东西,沉得住气,不骄不躁,是个能培养的好苗子。
恰逢原来的一名生产小组长因家庭原因调回关内,小组长的位置空了出来。
这个小组长虽然只是个最基层的“兵头将尾”,但管着十几号人,要负责安排 每天生产任务、协调工序、检查质量、统计工时,需要一定的技术、耐心和协调能力。
高主任在心里掂量了几个人选,最终,在车间干部会议上,她力荐江德华。
“江德华同志,大家有目共睹。技术没得说,这次增产节约运动里表现尤其突出,肯动脑筋,能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她为人正派,踏实肯干,在工友里威信也高。虽然来厂时间不算最长,但我认为她完全可以胜任小组长的工作。”
会上有人提出顾虑:“她毕竟还年轻,又是南方来的,能管得住咱们东北这些老娘们儿吗?”
高主任一挥手:“啥南方北方,到了厂里都是革命同志!我看她行!做事有章法,说话在理,工友们服她。让她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