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给了江德华一丝希望。
第三步,她决定让石小海的“优秀”更加可视化。
她鼓励石小海参加了厂工会组织的“职工子弟暑期学习积极分子”评比。
石小海也不负众望,拿着那份闪闪发光的成绩单和几份工整的读书笔记,顺利当选。
工会的宣传栏里贴出了表扬名单和事迹,石小海的名字赫然在列。
时机渐渐成熟。厂里关于推荐名额的会议即将召开。
江德华知道,必须再加一把火。
她挑了个周末,带着石小海,拎着两包从合作社买的点心,去了王老师家“感谢师恩”。
闲谈间,自然又提到了升学的事。王老师当着石小海的面,又是一番对孩子的称赞和对厂办中学的惋惜。
从王老师家出来,江德华没有回家,而是带着石小海直接去了工会李主席家,美其名曰“让孩子给领导汇报一下暑期学习心得”。
石小海虽然紧张,但表现落落大方,成绩单和奖状就是最好的语言。
李主席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亮、成绩优异、又懂礼貌的少年,再想起他那个能干又本分的姐姐,心里的天平不由得又倾斜了几分。
“孩子是好孩子啊……”李主席感叹了一句。
江德华适时地接话,语气恳切:“李主席,俺知道厂里困难,名额金贵。俺就想着,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让他去参加市一中的入学考试,要是考上了,是孩子的造化,也是咱厂里的光荣。要是考不上,俺也绝无怨言,就让他在这边上中学,俺照样督促他好好学!”
李主席沉吟了片刻,终于松口:“嗯……你这个想法倒也有道理。让孩子去试试,考真本事,也好让有些人闭嘴。这样吧,开会的时候我提一下。”
有了李主席这句话,江德华心里踏实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