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末尾,她写道:“……嫂子放心,俺和小海一切都好。新房子很暖和,小海学习也用功。
俺们在这边扎下根了,哥和嫂子不用再惦记。等孩子再大点,欢迎哥和嫂子带他来东北玩,俺给你们当向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落款是“妹妹:德华”。
生活和工作都在正向循环。因为技术扎实,脑子又活,吴科长越来越倚重她。
厂里接到一批援外的订单,要求设计一批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礼品工作服,任务又落到了技术科头上。
这次,吴科长直接点名让江德华牵头组成设计小组。刘师傅担任技术指导,另外配了两个年轻的绘图员给她。
压力陡然增大,但江德华更多的是兴奋。她去市里图书馆,大量查阅资料,结合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和现代服装的实用性,提出了好几套方案。
最终选定的一套,灵感来源于中山装和工装服的结合,立领、盘扣、简洁的线条,使用了墨蓝色的提花绸缎面料,既庄重又不失时尚,细节处还绣有极精致的暗纹龙鳞图案,象征中国。
从设计图到打样,再到监督车间生产,江德华几乎投入了全部心力。那段时间,她常常加班到很晚,眼睛里带着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最终样品出来时,连见多识广的外贸公司代表都赞不绝口,当场就追加了订单。厂领导更是龙颜大悦,在全体干部大会上狠狠表扬了技术科,特别是江德华。
项目结束后,厂里论功行赏。除了奖金,更重要的是——江德华被厂里推荐,被评为当年的“省级青年技术能手”。
大红喜报贴到厂门口那天,江德华的名字,又一次名扬全厂。
表彰大会在市里举行。江德华,胸前戴着大红花,上台从领导手里接过了烫金的荣誉证书和一枚亮闪闪的奖章。
台下掌声雷动。闪光灯刺得她有些睁不开眼,但她站得笔直,脸上带着自信而谦逊的笑容。
载誉归来,她在厂里的地位无形中又提升了一大截。甚至市里的轻工局领导下来视察时,都特意点名要见见她这个“女能手”。
吴科长看她的眼神,已经完全像是在看平等的同事,甚至带着一丝倚重。刘师傅更是逢人便夸:“我就说小江是块好料子!”
走在厂区里,和她打招呼的人更多了,眼神里除了以往的亲切,更多了由衷的敬佩。
晚上,她坐在窗明几净的新家里,台灯下铺着信纸。她给哥哥嫂子写了信,平静地叙述了这件事,没有炫耀,只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