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具体细节,他牢记姐姐的叮嘱,从不多说。
厂领导层面,偶尔问起技术科的工作,吴科长汇报时总会提一句“等江德华同志回来,这个项目进度就能加快”。
领导们对这位“青年能手”也印象深刻,觉得她确实是个人才,甚至有人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再给她加加担子。
而当她带着南方的特产和一身暖意风尘仆仆地回来,重新出现在厂里时,这些暗流仿佛瞬间找到了主心骨,迅速平息下去,化为了更具体的问候和笑脸。
“德华回来了!”
“江技术员,探亲回来了?家里都好吧?”
“哟,气色更好了!南方水土就是养人!”
她带回来的南方笋干、梅干菜和桂花糕,很快被分给了相熟的邻居和同事,又引来一片真诚的感谢和夸赞。
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某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回到东北的日子,迅速被熟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填满。探亲的温暖渐渐沉淀为心底最柔软的支撑,江德华(宁婉)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技术科的各项任务中,仿佛要把休假时落下的进度都追回来。
秋意渐浓,这天下午,吴科长接到厂办通知,市轻工局要组织一个技术交流团,去邻省几家先进的纺织印染厂和被服厂参观学习,为期三天。厂里分到一个名额,点名要让近期表现突出的技术骨干去。
“德华,收拾一下,明天一早跟局里的车出发。”吴科长把通知放在她桌上,“这是个好机会,去开开眼界,学学人家的先进经验,回来咱们也能改进改进工艺。”
“哎!好的科长!”江德华立刻应下。能出去学习交流,她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早,厂里的吉普车把她送到市轻工局大院。院子里已经停了一辆中巴车,车旁站着十几个人,大多是各厂的技术科长或资深工程师,像江德华这样年轻的女技术员,显得格外醒目。
她略整了整衣角,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负责带队的轻工局技术处张处长正在点名,看到她,笑着点点头:“江德华同志来了?上车吧,就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