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江德华果然收到了他寄来的信。里面是一张信纸,上面用刚劲有力的字迹写满了清晰的原理分析和操作步骤,甚至画了简单的示意图。
信末,只有一句“仅供参考,江技术员斟酌。” 落款“丁济群”。
看着那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字迹,江德华仿佛能看到他在灯下伏案书写的样子。
这份远超寻常的耐心和细致,她很是佩服,只是佩服。
她按照他提供的方法尝试,果然取得了突破。回电话道谢时,她的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欣喜:“丁同志,您的方法太管用了!真是帮了俺大忙!”
“有用就好。”他的声音听起来似乎也轻松了些许。
通过这些细小的互动,江德华对丁济群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李大姐口中的“命苦”和“可靠”。
还有他的专业、他的敏锐、他藏在冷硬外表下的那份不易察觉的体贴和善意。
江德华说不清自己对他是什么感觉。有敬佩,有感激,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尚未明确的心疼和好奇。
但是…
江德华的生活重心依旧牢牢锚定在自己的世界里:技术科的攻关项目、石小海的学业、那个小小的但越来越有烟火气的家。
她感激丁济群的帮助,欣赏他的能力和为人,甚至内心深处那份朦胧的好感也未曾消散。
但她清醒得像北国秋日的天空——透彻,微凉。
她的人生信条里,从来没有“猎人”这个角色。
几世为人的经历让她深知,感情是双向的奔赴,若一方连主动的意愿都没有,那点微弱的好感,不足以让她放下自尊去试探或等待。
“他很好,但若无意,便是路人。”这是她心底最冷静的声音。
因此,她与丁济群的接触,严格保持着同行与朋友的尺度。
电话只谈公事,见面必有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