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婉(贾张氏)在大院里几次三番“摆平”事端的本事,终究是传到了负责这片胡同管理工作的街道办耳朵里。
尤其是那位王主任,对贾张氏印象颇深。
从最早为了儿子去厂里据理力争,到后来菜站抓小偷,再到几次调解院内院外纠纷,这老太太看似泼辣,实则心里有杆秤,关键时刻能镇得住场子,效果还好,问题解决了。
这年头,街道工作繁杂,邻里纠纷、鸡毛蒜皮的矛盾层出不穷,光靠讲道理很多时候行不通,正需要这种有威信、敢说话、还能把事情压下去的人。
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上午,王主任亲自来到了四合院,找到了宁婉(贾张氏)。
“贾大妈,最近身体挺好的?”王主任笑着寒暄。
“托您的福,还硬朗。”宁婉(贾张氏)心里有些猜测。
“您前几次处理事情的方法,我们都听说了,很有办法嘛!”王主任切入正题。
“咱们这片,院子多,人口杂,邻里之间免不了磕磕碰碰。光靠我们街道几个人,有时候真是跑断腿也效果不好。我们就想着,能不能请您出山,帮街道分担一点?”
宁婉(贾张氏)面上故作迟疑:“我?我一个老婆子,能帮上什么忙?”
“您太谦虚了。”王主任笑道,“我们想聘请您当个街道调解员,算临时工岗位,每个月有些补贴。主要就是负责咱们这一片,特别是您住的这个院和周边几个院的邻里关系调解。”
“谁家吵架了,有矛盾了,您帮着去说道说道,劝和劝和。您情况熟,有威信,说话大家都愿意听几分。”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宁婉(贾张氏)正琢磨着等贾东旭身体再好点,秦淮茹生了孩子后,自己找个什么营生呢。
原先宁婉(贾张氏)计划是一个月把贾东旭治好,后来看到大家不可思议的模样,决定还是缓缓,慢慢好。
但是贾东旭好起来之后呢,也得有份工作吧。不然长此以往的待在家里,人就废了,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
这街道调解员的岗位,虽然不是正式工,钱估计也不多,但接触的人多呀!
各个院子里各种各样的人员关系,说不定就能给贾东旭找个工作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