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情满四合院之贾张氏34

劳保用品厂的成绩单摆在区领导的办公桌上,成了全区街道办企业的典型。

宁婉(贾张氏)的名字,又跟着水涨船高了。

开春后的第一个班子会,王主任宣布了一个消息:她年底就要退休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宁婉(贾张氏)。谁都知道,现在街道里能接这个班的,数她最有希望。

散会后,宁婉(贾张氏)照常去劳保厂转悠。

车间里机器声隆隆,女工们见她来了,都笑着打招呼。她在生产线前停下,拿起一副刚下线的手套仔细检查。

贾主任,您放心,质量把关严着呢!车间主任赶紧过来汇报。

宁婉(贾张氏)点点头,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王主任退休前,肯定要推荐接班人。光靠劳保厂的成绩还不够,得再烧一把火。

晚上回到家,她摊开笔记本,开始写新的计划。贾东旭下夜课回来,看见母亲还在灯下写写画画。

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有个新想法,宁婉(贾张氏)头也不抬,咱们街道待业青年多,光靠一个劳保厂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我想再办个服务社,把修鞋的、补锅的、理发的都组织起来。

贾东旭凑过来看:这能行吗?都是些零散手艺。

怎么不行?宁婉(贾张氏)笔尖点着本子,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既方便群众,又能解决就业。重要的是…

她顿了顿:这事要是办成了,就是全区头一份。

贾东旭明白了,他妈这是在为竞争主任位置加码。

第二天宁婉(贾张氏)就带着干事们摸底排查,把辖区内所有有手艺的待业人员都登记在册。

修鞋的老王头一开始还不愿意:我自己摆摊挺自在,加入服务社还得交管理费。

宁婉(贾张氏)也不急,慢条斯理地给他算账:入了社,街道给你提供固定摊位,冬天有棚子,下雨不漏。再说,统一开发票,厂矿单位的活儿都能接。你想想,是风里雨里蹲街边强,还是正经有个门脸强?

老王头琢磨半晌,终于点了头。

就这样,修鞋的、补锅的、缝纫的、理发的…一个个都被宁婉(贾张氏)说动了心。

她在临街找了间空房,简单装修,挂上红星社区服务社的牌子。开业那天,鞭炮放得震天响。

这事果然又成了全区的新鲜事。

区里领导来视察,看见服务社里井然有序,老师傅们穿着统一工装,工具摆放整齐,连声夸赞: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就业,又方便了群众。

宁婉(贾张氏)陪着领导参观,话不多,但每个问题都答得妥帖。领导临走时特意对王主任说:你们这个贾副主任,很有想法嘛。

王主任笑着点头,心里明镜似的。

转眼到了秋天,街道班子开始酝酿主任人选。出乎宁婉(贾张氏)意料的是,反对的声音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