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忙起身应下。于是,一行人便辞了前厅,迤逦往后面小厅而去。
贾琮还是穿越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位寡居的大嫂子李纨。只见她穿着青缎子掐牙背心,下面系着一条雪青银鼠皮裙,容颜姣好,却眉间常带着一段清淡的愁绪与谨慎,打扮素净,举止端庄沉静,果然如书中所述,只是眼中有一股与年纪不相符槁木死灰之气。
众人来到后厅,这里果然清静雅致了许多。新的席面很快摆上,虽不如前厅奢华,却更显精巧贴心。大家重新落座,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
贾宝玉迫不及待,刚坐定便拍手道:“既来了此地,岂可无诗?咱们须得行个令,轮流作诗方好!”
众人皆笑应。于是便开始商量以何为题。探春道:“今日小年,又见窗外积雪未融,不如便以‘冬雪’或‘小年’为题,任选其一,如何?”大家都觉此议甚好。
贾宝玉急于表现,抢先道:“那我先来一首!”他略一思索,便吟道:“试茗烹白雪,簪灯照红妆。岁寒心似铁,节晚意偏长。”吟罢,自觉不错,得意地看向黛玉。
黛玉微微一笑,并不点评。探春则笑道:“宝二哥此诗,倒也应景。”
接着黛玉轻启朱唇,声如清泉,做的是一首小年诗:“灶糖粘旧帙,药盏祭诗痕。竹影扫尘案,深闺未觉春。”诗句清冷孤高,带着她特有的灵性与悲悯。
探春也不甘示弱,朗声道:“碎玉覆朱阁,飞白写天书。但借朔风势,一扫浊尘无。”其诗阔朗大气,隐有抱负。
众人皆品评一番,各有千秋。
这时,黛玉忽见一旁贾琮老神在在地吃着果子,仿佛置身事外,想起他昔日那首惊艳的道歉诗,便起了心思,用团扇轻轻碰了他一下,笑道:“琮三哥,你怎地只顾吃?我们都作了,岂能独独漏了你?快也作一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