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离开后,牛继宗在总兵府书房内对着巨大的宣府镇边防舆图沉吟良久。他手指在图上几处关隘烽燧间移动,最终停在了一处名为“野狐岭”的关隘上。
野狐岭,位于宣府镇东北方向,并非直面北胡主力可能进犯的主要通道,而是一处相对偏僻的侧翼关口。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条狭窄的谷道通往关外,素来是小股胡骑骚扰、或是双方游骑哨探交锋的区域。说它紧要,它确实扼守着一方门户;说它不紧要,因为它并非战略枢纽,即便失守,短期内也不至于影响宣府大局。更重要的是,此地驻军不多,风险相对可控,正适合贾琮这样初来乍到、需要历练却又不能一下子置于绝境的年轻将领。
“便是此地了。”牛继宗下定决心,“让这小子在野狐岭先磨磨刀,见见血。是龙是虫,试试便知。”
翌日清晨,点兵校场。牛继宗颁布军令,对各部驻防地进行调整轮换。当念到“锐健千户所,移驻野狐岭关隘,即日开拔”时,贾琮心中一定,果然被派了出来!他出列抱拳,声音洪亮:“末将领命!”
没有过多的耽搁,贾琮回到营地,立刻下令开拔。整合一新的“锐健”千户所,外加贾琮直属的、如今已扩充至一百四十人的亲兵总队,共计九百余人,带着必要的粮草辎重,浩浩荡荡离开了宣府镇,向着东北方向的野狐岭进发。
一路上,贾琮并未放松。他命令亲兵总队作为前哨和侧翼,散出游骑,侦查沿途情况,让新整编的百户所轮流担任前锋、后卫,熟悉行军指挥。他要求队伍保持警戒队形,虽速度不快,却法度严谨,引得路上其他换防的部队侧目不已,很难相信这是一支刚刚完成重组、主要由京营的老兵油子组成的队伍。
两日后,队伍抵达野狐岭。关隘建于两山夹峙之处,城墙不算高大,却占尽地利,一条仅容数骑并行的谷道蜿蜒通向关外,视野开阔。原有的守军只有一个不满编的百户所,早已接到命令,与贾琮部完成交接后,便如蒙大赦般撤回宣府休整去了。
贾琮第一时间巡视了整个关隘。城墙需要加固,却敌楼需要修缮,滚木礌石、守城器械也多有不足。他毫不意外,边军资源向来紧张,这等侧翼关隘更是如此。
“陶副千户!”
“末将在!”
“即刻安排人手,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加固城墙,修补工事,清点、补充守城物资!给你三日时间,必须初具规模!”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