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深谈,两人皆明确了彼此的态度和未来的合作基础。
就在贾琮还在思忖着回京后如何一步步践行自己的规划时,景平帝的圣旨到了。
宣府总兵衙门内,香案高设,所有有功将领齐聚。天使朗声宣读圣旨,对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大加褒奖,并一一论功行赏,升官的升官,赏银的赏银,抚恤的抚恤,一时间皆大欢喜。
然而,圣旨的最后,却单独点名:“……指挥佥事贾琮、参将赵淮滨,功勋卓着,着即押解俘虏、仪仗等,克日启程,入京献俘,不得有误!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众人纷纷向贾琮和赵淮滨道喜。让主功之臣入京献俘,这是莫大的荣耀,更是预示着朝廷必将有超规格的重赏!两人连道不敢,谦逊地回礼,场面一片和谐欢腾。
接下来的三日,贾琮异常忙碌。他精心挑选了五千精锐骑兵,作为押送俘虏和仪仗的护卫,要求军容整肃,装备精良,务必要展现出大虞得胜之师的赫赫军威。
忙完公事,他难得地抽出身来,带着韩烈、岁平在宣府城内逛了起来。说来惭愧,自抵达宣府以来,他不是在勘察地形,就是在制定计划,不是在冲锋陷阵,就是在追击残敌,竟连一封报平安的家信都未曾往京中的师父家和贾府寄过。
如今即将凯旋,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愧疚。他在集市上仔细挑选着北地的特产:上好的皮毛毯子,给师父师娘御寒;精致的骨雕、狼牙饰品,给师侄们把玩;还有宣府特产的奶酪、肉干,给贾府的姐妹们尝鲜……每一样东西,都寄托着他的几分思念和歉意。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宣府城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贾琮与赵淮滨并辔而立,身后是五千精神抖擞、杀气未褪的百战铁骑,队伍中间是垂头丧气的北胡俘虏和装载着缴获旌旗、兵器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