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解惑

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他蜷缩在破庙角落,发着高烧,奄奄一息,几乎要与那些冻僵的乞丐无异。是一位身着看似普通却气度不凡的青袍中年人发现了他,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苦难。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年纪与他相仿、眼神明亮、衣着虽简却难掩贵气的少年……

是在国师府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他与阿恒一同习文练武,虽无兄弟名分,情谊却更似兄弟。他们会因为一个招式谁练得更好而偷偷较劲,也会在深夜偷偷溜去厨房找吃的,被师傅逮到后一起罚抄《静心咒》。还有后来入门的师弟师妹,活泼娇憨的小师妹总会缠着他讲江湖故事,沉稳的师弟则总在他练剑时默默在一旁观摩学习。还有那位温柔似水的女子,总会悄悄给他们这些“野小子”准备精致的点心和擦拭汗水的干净帕子。那些日子里,仇恨似乎被暂时封存,他仿佛真的重新拥有了家人,感受到了久违的、近乎奢侈的温情……

然而,当他学有所成,借助师门和阿恒的力量,终于一步步查清真相,将当年那位为私利而通敌、导致边境惨剧的权臣扳倒,送上了断头台。他站在刑场远处,看着仇人身首分离,心中却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只有一片冰冷的空虚。尤其当他看到仇人那对年仅十岁左右的儿女,穿着囚服,被官兵押解着,哭得撕心裂肺,用那双盈满泪水、却清晰烙印着仇恨与恐惧的眼睛死死盯着他时……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一刻,他手刃仇敌的快意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的茫然与一种深沉的负罪感。朝堂之上的倾轧与阴谋,远比刀光剑影更令人心寒……

阿恒登基后,力邀他留下,许以高官厚禄,希望他成为新朝的肱股之臣。但他已身心俱疲。恩情已报,大仇得雪,可他双手沾染的血腥和心中那片无法填补的空洞,让他再也无法留在那个权力中心。他谢绝了阿恒的好意,在一个清晨,如同当年师傅带走他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只留下一封书信,最终流浪到了这座宁静的清水镇。

边境屠杀的血火与绝望、雪地里师父将他抱起时那双深邃怜悯的眼睛、国师府中与阿恒、师弟师妹们度过的温暖时光、朝堂斗争的阴险、仇人身首分离时那瞬间的空虚、以及刑场上那对孩童刻骨仇恨的眼神……最后,一切归于清水镇的宁静,和王老郎中那犀利的点拨,以及……秦月娥那双带着羞涩、执着、乃至最后一丝失落的眼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画面交织翻滚,最终定格在准备离开师门前夕,师父书房里的那一幕。灯火摇曳下,师父曾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攸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能授你文武艺,能传你处世道,但人生诸多困惑,尤其是心结……往往非外人言语可彻底开解。最终,仍需你自身历经、体悟、破执,方能真正‘解惑’。切记,切记。”

当时他恭敬记下,却并未完全领悟其中深意。如今,在这万籁俱寂的清水镇夜晚,这句话却如同穿越时空的箴言,清晰地回响在他耳边。

“自身历经、体悟、破执……方能真正解惑……”他喃喃重复着这句话。

王老郎中的话像钥匙,撬动了他紧锁的心门;师傅的教诲则像明灯,照亮了门后那条幽深漫长、必须独自行走的路径。他明白了,关于秦月娥,关于过去与未来,关于恐惧与勇气,这是一个需要他自己来解答的“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