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大年初二也睡不成懒觉。
1942年那会儿啊,四九城人包括周边农村,初二早上可忙乎了!
好多人家一早起来就开始祭财神。家里人摆上供桌,把大肥鸡、鲜鱼、糖果点心啥的一股脑儿放上去,点上香,嘴里还念叨着,盼着财神爷给家里带来财运,往后日子越过越富裕。(条件差的,就少放几样。)
敌占区:可就不一样了,虽说也有祭财神的,但供品寒酸,大伙就盼着能安稳过日子。
吃的方面,饺子肯定是重头戏。为啥吃饺子呢?您瞧那饺子包好的模样,跟元宝似的,老一辈人就图个“招财进宝”的好彩头。
而且包饺子的馅也有讲究,包韭菜馅,取个“久财”的谐音;白菜馅呢,寓意“百财”,都盼着新的一年多挣点钱。
敌占区:吃饺子也难,白面、肉都缺,能用杂面野菜包就不错了。
还有啊,结了婚的闺女这一天得回娘家。一大早,小媳妇就捯饬自己,把丈夫孩子也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再把给娘家备的礼拾掇好,大包小包地往娘家赶,一路上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就想着赶紧见到娘家人唠唠嗑。
敌占区:回娘家更是折腾,路上关卡多,日军、伪军动不动就找茬,没“良民证”、不塞钱根本过不去,不少人干脆就不敢回。
早上起来可给老娘忙坏了,先把几个小的都拾掇妥当,开始捯饬自己,还不忘指使刘平寇的爹,装好礼品,套好牛车,吃过早饭。
一家人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带上礼物,赶着牛车,奔着母亲的娘家去,这天的习俗是在娘家不能过夜,怕影响兄弟财运。
不过,这些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也不再严格遵循这些旧俗,更注重亲情和实际情况,只要家人之间协商好,初二在娘家过夜也是很常见的。
一路上好多都是带孩子回娘家的,每年这天爷爷奶奶,就不是很开心,听娘说,刘平寇也有个姑姑,是爷奶最小的孩子,嫁给了城里的人家,听说两口都是秘密工作,也不知道在哪。
上一世就没见过小姑,直到重生回来也没见到,一家人赶着牛车,说说笑笑,父亲还悄悄告诉平寇,情报已经给了老刘,父亲让老刘不要着急,伤养好也得初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