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抢时间秋收,不能让鬼子看见

二伯母:“你家平寇这孩子,真是孝顺还有本事,家务活干的也好,尤其是做饭,你这月子里的饭啊,我有的都没听说过,托你的福我也跟着吃了不少。”

母亲:“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就是懂事的让我心疼,而且越大注意还越多。”

奶奶:“我这个孙子,从出生就福大命大,老三媳妇你还记得那年你生他,你们差点全部煤烟中毒,幸好接生婆喊的快,要不你们几个都得落下病。”

几人说着话做着月饼,都是红豆馅的,等全部包完用模具压好,就上锅蒸。

村里都是在自己家做好月饼,到太阳落山后,各家都吃过晚饭,然后拿出月饼和自己种的水果。

在游击队的组织下一起在,打谷场过中秋节,游击队会安排抗日表演,宣传组织上的政策,军民融合在一起,为抗日大家团结一心,往好的方向发展。

老人们依旧会给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坚定着人们心中的信念。

这种在艰难环境下对传统习俗的守护,与敌占区被扭曲的中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与对侵略者文化入侵的无声抵抗。

敌占区北平城和城郊,这座古老的城市,此时正处于鬼子的黑暗统治之中,文化入侵如暗流涌动,侵蚀着传统节日的纯粹与本真 。

在北平敌占区的街头巷尾,中秋的热闹表面之下,隐藏着压抑与无奈。

鬼子试图用他们的文化来替代中国传统,比如将日式的祭祀仪式与中秋元素强行融合,在一些公共场所举办所谓的“中日共庆中秋”活动,实则是文化侵略的卑劣手段。

街头的商铺,被迫挂上日文的中秋促销招牌,原本应是售卖传统月饼的摊位,也混杂进了日式点心。

许多百姓虽仍保留着中秋团圆的习惯,但在购买月饼时,却发现不少商家为迎合鬼子,将月饼做成樱花、旭日旗等图案,传统玉兔、嫦娥纹样反倒很少少见。

中秋节的第二天,也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到秋收鬼子就会出现征粮队,或着是出来扫荡,强抢粮食要是抵抗过于频繁,鬼子会烧了庄稼地。

那敌后区的村子有游击队组织,大家一起收粮食,都是在晚上进行,而且是从庄稼中间开始,这样白天庄稼地外面看不出来,已经开始收割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