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一次票证

刘平寇接过证,听见隔壁窗口的大嫂哽咽的说:“俺家五口人,才给这点儿油票?俺男人在钢厂干活,不多吃点油水咋有力气?”

刘平寇可不指望那点定量,空间里花生油都有千八百斤,这还是他没时间弄的情况下。

出了街道办拿着刚办好的票证,几个兄弟往粮店走。

路过国营照相馆,橱窗里的结婚照蒙着层灰,照片里的新人穿着崭新的列宁装,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刘平寇和媳妇停下脚步看了一下,刘平寇:“有时间补个好看的婚纱照。”

“不了,只要有你在身边,拍的所有照片都是婚纱照。”林淼很知足的说道。

突然,街角传来争吵声。戴红袖章的街道积极分子正拽着个穿长袍的老头:“王掌柜,都说了不准私囤粮食,你这些粮食时怎么回事!”老头急得直拍大腿:“冤枉啊!我是摆摊卖早点的,没细粮生意怎么做…”

粮店门口的队伍拐了三个弯,前头的人踮脚张望:“听说米缸见底的都能领救济粮票?”

“拉倒吧,那得居委会开证明,门槛高着呢!”江洋媳妇张娇风风火火挤过来。

鬓角还冒着汗着急的说:“平寇,帮我看看购粮证上这是多少斤”她掏出张发黄的纸,“别一会让弄错了。”

刘平寇凑近一瞧,果然盖的红戳挡住了一点点数字,正要说话呢,粮店的铁门“哗啦”拉开,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告诉了张娇,她是32斤,细粮只有15斤这比例不少了。

告诉完张娇刘平寇领好全家的梁,扛着两袋粮食往家走时,日头都快到头顶了。

路过法源寺厚街时,看到新开了家供销社,玻璃柜里摆着花花绿绿的搪瓷缸,柜台上贴着张告示《粮食凭票购买》。

刘平寇刚进家门,林淼就递来搪瓷缸,里头泡着红糖姜茶:“快暖暖,东边李婶儿说今儿煤球厂限量供应,一会别忘了去买。”

把领来的粮食放进厨房里,粗粮、杂粮堆在了明面上。

刘平寇挽起袖子淘米,林淼在一旁剥白菜帮子:“平夷的复读的书还差一本,你有时间去书店看看,或给钱让他自己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