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邻居

“刘科长,实在是太谢谢您了,我这个小孙子没给您添麻烦吧。”

刘平寇“客气了周叔,添什么麻烦,小孩子们一起玩才热闹,你家孩子也懂事,没事就让他长来一起玩。”

俩人又商业互夸一番对方的孩子,然后老周准备带着孙子回去了,这时老周的孙子说今天在刘平寇家吃的饭。

老周想要给粮票,被刘平寇拒绝了,这个年代蹭饭是要补票的,甚至有“一顿饭半两票,两顿饭一两票”的隐性规矩。

但是那都是对不怎么熟悉的人,像是多年的街坊邻居这种情况很少。

“周叔,你这不是打我脸呢吗,就孩子吃点我要是在收票,这也有点太说不过去,您啊就别见外了。”

老周也就不在说什么了,领着孙子就回去了。

有这么一出,也是因为刘平寇跟邻居走动的不太频繁,这才让老周有这样的举动。

老周回去后才知道,自己孙子在刘平寇家吃的是好饭好菜。

“爷爷,我今天在小五家吃了3个窝头,还有肉菜和鸡蛋汤,而且他家的窝头不拉嗓子。”

老周第一个反应就是刘平寇这人很实在,再有一个多亏自己没给粮票,要不这脸就丢大了。

要是按正常隐性规矩给半两,连一个窝头都买不了,更别说肉菜和鸡蛋汤了。

现在的隐性规则那也是普通家庭,这年代每家每户都会把粮食煮得稀稀的,玉米面糊糊能兑大半锅水,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用少量的粮食解决温饱。

还有的家庭,把红薯切成块煮成汤,甚至把野菜、树叶切碎掺进粥里,熬成能照出人影的“菜粥”,这样的人家也不少,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好工作的人家。

老周又问了孙子几个问题,就不说话了,想着以后该怎么跟刘平寇相处。

不说老周了,这边刘平寇跟小五说,以后可以带小朋友在家玩,从这以后刘平寇家就成了孩子们的据点。

这时候孩子们的据点,都是因为条件所造成的,大多数家庭都是大杂院,像刘平寇家这样的空间大的很少。

还有就是刘平寇给小五、小六做的玩具多,总体来说就是条件好。

这天小九过生日,刘平寇只做了比正常的饭菜好一些一桌饭菜,就自己家人,本打算让小五的小伙伴也留下的,但是都被家长叫走了。

随着最后一次粮食的定量下调,时间也来到了10月份,刘平寇的定量只有24斤,而林淼是2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