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壁垒再次被击穿。外部领域中,那条被彻底凝固的溪流,率先发出了微弱却真实的“潺潺”水声!虽然流速缓慢,但它确实重新开始了流动!紧接着,一些被定格的树叶开始微微颤抖,空气中那死寂的风也重新带来了微弱的流动感。“静”之法则,进一步瓦解。
第三日·辩“爱与执”
巨像意志汇聚最后的力量,发出终极的诘问,声音中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源于墨子本心的悲怆:“吾所为者,皆因‘爱’之深切!不忍见纷争,不忍见流血,故以绝对之秩序,予众生永恒之安宁!此爱,何错之有?!”
这是最核心的一问,关乎初衷,关乎“爱”的本质。
林煜深吸一口气,目光穿透苍白虚空,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尸堆中立誓的青年,那个憧憬机关鸟传唱童谣的老人。他的声音不再凌厉,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与理解:
“钜子,您的爱,无人质疑其真。然,爱之方式,可有万千。”
“您曾言‘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请问,您可愿自身思想被禁锢,情感被剥离,化为无知无觉之傀儡,哪怕施予者声称此为‘爱’?”
“爱,非是强行将对方塑造成自己理想的模样,而是尊重其本来的样子,接纳其成长的过程,哪怕其中充满混乱、痛苦与不确定性。”
“您对‘太平’的执着,已然超越了‘爱’本身,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执’。此‘执’蒙蔽了您的双眼,让您看不见这强行赐予的‘安宁’,对生者而言,是何等残酷的刑罚!”
“真正的‘兼爱’,是爱这有晴有雨、有笑有泪、不断变化、充满缺陷却真实无比的——鲜活人间!而非一个被您亲手制作出来的、冰冷完美的‘理想’标本!”
“您的爱,没有错。但您的‘执’,铸成了大错!”
这最后一番话,并非纯粹的逻辑辩驳,而是融入了林煜对墨子一生的理解与共情,直指其内心那理想主义背后的偏执根源。
“轰——!!!!!”
三日之辩,至此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