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镜花水月

这股源自墨子“兼爱”理想破灭后的悲悯,让林煜超越了冰冷的逻辑分析,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誓言背后,被荣耀与责任重重掩埋的、属于“霍去病”这个“人”的真实情感。

他感受到那年轻身躯在说出誓言时,那一闪而逝的、对世俗温暖的本能渴望与强行压抑;

感受到在无数次重复的祭天仪式中,那锐气眼神下逐渐滋生的、不被察觉的疲惫与茫然;

感受到置身于功业顶峰、被万千目光仰望时,那如同置身荒原的、深入骨髓的孤独;

更感受到,当战争成为存在的唯一意义后,对和平与安宁的、既向往又恐惧的矛盾心理……

这些细微、真实却一直被忽视的情感碎片,在【悯世】的共鸣下,变得无比清晰。它们如同镜子的碎片,映照出光环之下,那个有血有肉、会累会孤独的霍去病。

逻辑的透视与情感的共鸣,如同两道交织的光,在林煜的心中汇聚、碰撞。

他猛地睁开双眼!

眼前的景象已然变化。

那回荡的誓言声并未停止,但星辉路径的前方,那原本因为核心记忆激荡而模糊的区域,此刻却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显现出内部的景象——

那不再是具体的宫室或战场,而是一片混沌的、由无数光影交织成的领域。领域之中,有两幅巨大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在对抗、交融。

一边,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是封狼居胥的无限荣光,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铮铮誓言所化的、坚不可摧的战争壁垒。它代表着霍去病被世人铭记、被史书歌颂的“镜中花”——辉煌,耀眼,却遥不可及,冰冷彻骨。

另一边,景象则微弱得多,却更加真实、温暖。那是模糊的、关于“家”的记忆碎片:或许是幼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或许是某次征战归来,在长安街头偶然瞥见的、寻常人家的炊烟与灯火,或许是内心深处,对不再需要征战、可以安然入睡的某个宁静夜晚的隐秘渴望……这些碎片汇聚成一片微弱的、却充满生机的“水中月”——朦胧,脆弱,仿佛一触即碎,却代表着被誓言放逐的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