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蜃楼现军营,玉玺露端倪

血珠顺着麦穗滚下,在木案上砸出一个小点。陆昭盯着那滴血,还没来得及说话,门外亲卫快步冲进来。

“北面烽燧急报!”

陆昭抬眼。

“今晨渤海海面再起蜃楼,比上次更清楚。水手说,这次看得见帐篷排列、旗杆影子,还有祭坛轮廓。”

陆昭站起身,走到墙边地图前。赵云已经站在那里,手指正按在边境一处标记上。

“就是这儿。”赵云说,“和上次推演的位置对上了。风向、时辰都吻合,不是幻术。”

“不是人设的局,是天帮忙。”陆昭点头,“能把百里外的景照过来,得是热气升腾加上海面反光。这种天气,一年也就这几天。”

他转身抓起铁匣,取出那份《蜃楼军阵图》摊开。图上用细线勾出塔楼投影角度,甄宓之前画的格网还在。

“上次你说烽燧下埋着东西。”陆昭看向赵云,“现在我们知道是什么了。”

“传国玉玺。”赵云声音不高,“先帝北巡时留下的镇国器,二十年没人提过。袁绍想借这由头造势,把军营布防藏在天象里传信,结果被我们看破。”

“他以为只有他知道位置。”陆昭笑了,“可他忘了,能看见蜃楼的不止他的人。”

当天夜里,陆昭亲自点兵。两百轻骑,全换皮甲,马蹄裹布,不点火把。队伍后头跟着一辆小车,装着指南针和沙地履板。

出发前,陆昭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倒出几粒金麦种子,撒在营地门口。

“认路用。”他对赵云说,“咱们回来的时候,顺着有种子的地方走。”

赵云没笑,但眼角动了一下。

一行人悄然出城,沿漳水北上。半夜过界河,进入荒漠边缘。风开始大起来,沙粒打在脸上生疼。

“再往前就是祭坛遗址。”赵云低声,“当地人叫‘鬼拜台’,说晚上能听见钟声。”

“那就趁它还没响。”陆昭拍了拍马脖子,“加快速度。”

凌晨时分,队伍抵达目标地点。远处一座残破石台立在沙丘之间,四根柱子歪斜着,像是被人推倒又半埋进土里。

“按图来。”陆昭跳下马,“找阴影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