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你话点就点,我银包话唔点

林天明,这位昔日内地的高材生,此刻正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身后,李响和其他几位技术骨干,一个个脸色凝重,像是即将上考场的学生,却发现自己一本书都还没看。

白板上,画着一幅潦草的香江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区域,旁边写着几个大字:“的士调度网络”、“企业集群通讯”。

这几个字,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是荣耀,是未来,是让全港疯狂的蓝图。

而今天,在这里,它们是三座压在众人心头的大山。

“问题……太多了。”林天明终于开口,声音干涩,“我们现在的‘红屋台’,本质上是一个单向广播系统。中央发射塔发出信号,所有BB机接收。但的士调度,需要双向,至少是伪双向。司机需要能够响应!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网络架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的,林哥。”李响接口道,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而且,香江地形复杂,高楼林立,一个发射塔根本无法覆盖全港。我们需要建立多个基站。但是,多个基站如何协同工作?一辆的士从旺角开到中环,信号如何从A基站无缝切换到B基站?这个‘切换’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完全没有概念!”

另一个工程师推了推眼镜,补充道:“还有中央处理系统!要实时追踪几千辆的士的位置,接收订单,然后通过一个高效的算法,把订单分配给最合适的司机……大佬,这……这不是我们几个人能搞定的,这需要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

一时间,刚刚因“红屋台”破万用户而带来的喜悦和振奋,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面对未知技术鸿沟的巨大恐慌和无力感。

他们就像一群只学过怎么造牛车的人,现在却被要求立刻造出一台喷气式飞机。

林天明痛苦地揉着太阳穴,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一团被搅乱的毛线,找不到任何头绪。他知道江小姐是天才,但天才也不能凭空变出他们闻所未闻的技术。

就在研发部陷入一片死寂的绝望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江小朵走了进来。

她看了一眼白板上的涂鸦,又扫了一眼众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就明白了症结所在。

“思路错了。”她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平静地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你们还在用‘广播’的思维去构建一个‘网络’。”江小朵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六边形,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

“不要把香江看成一整块。把它看成由无数个这样的小‘蜂巢’组成。我们叫它‘蜂窝’。”

“蜂窝?”林天明和李响等人面面相觑,这是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词。

“每一个蜂窝的中心,我们放置一个低功率的基站。它的信号只覆盖自己这个小区域。”江小朵的笔在其中一个六边形中心点了一下,“当一辆的士从一个蜂窝,移动到另一个蜂窝时,系统会自动将它的信号,从旧的基站‘交接’给新的基站。这样,无论车开到哪里,都始终在我们的网络里。”

她寥寥数笔,一个划时代的“蜂窝移动通信”的雏形,就在1975年的这块白板上,清晰地呈现出来。

林天明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混沌的脑海!

“至于调度算法……”江小朵从随身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打印着密密麻麻代码和公式的纸,递给林天明。“这是一种基于‘最邻近原则’的队列调度算法。简单说,系统会将城市地图网格化,实时更新每一辆空车的坐标。当有订单进来,它会自动计算,在订单周围的网格里,哪辆车响应最快。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算法,用代码实现出来。”

林天明颤抖着手接过那张纸。纸上的公式和逻辑结构,对他来说就像是天书,但又隐隐透着一种严谨到极致的数学之美。他知道,这张纸的价值,无可估量!

“基站之间的通讯协议,以及和中央服务器的数据交换格式,都在这里。”江小朵又递过几张纸,“按照这个标准去开发,不要怕犯错。我们的‘合作伙伴’,会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测试场地的。”

她说完,转身离开了研发部,留下了一屋子石化的人。

良久,林天明才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看着白板上那革命性的“蜂窝网络”图,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几张仿佛来自未来的“神谕”,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江小朵离去的方向,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