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的头版头条,标题简单粗暴,杀气腾腾——《冰火两重天!帝国“炮仗”焚城,江氏“利刃”救市!》。配图更是歹毒到了极点,左边是帝国置业经销商门口,一个大妈举着烧成黑炭的“复仇者”,哭得撕心裂肺;右边是江氏授权店门口,一个年轻人刚刚用“炮仗”残骸换购了“利刃”,正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笑得见牙不见眼。
《信报》则从商业角度进行了鞭尸,标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谋杀?江氏实业一百元折扣背后的阳谋》。文章详细分析了江氏如何利用对手的傲慢和贪婪,设下惊天陷阱,最后再用一招“以旧换新”,将对手的用户、市场、口碑,连皮带骨,一口吞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种“降维打击”的惊叹与恐惧。
而那些娱乐小报就更没有底线了,什么《豪门买办冯志辉,从商业巨子到全港笑柄》,什么《揭秘!“炮仗”BB机背后的惊天内幕!》,甚至有记者跑去采访昨天那个在交易大厅里烧了报价机的红背心大佬,大佬对着镜头,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句:“我顶你个肺啊!以后边个同我提‘帝国置业’,我跟他拼命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句充满江湖气息的怒吼,迅速成了全港市民的口头禅。
舆论的洪流,裹挟着市民的愤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帝国置业这艘看似坚不可摧的商业航母,推向了名为“破产”的深渊。
各大经销商门口,人山人海。但不再是愤怒的退款人群,而是拿着各种“电子垃圾”前来换购“利刃”的市民。江氏的铺面门口,阿豪带着几十个兄弟,穿着统一的黑色西装,没有喊打喊杀,而是客客气气地维持着秩序,拉起长长的排队隔离带。
“各位老板,不要急,不要抢!人人有份,永不落空!”陈浩南拿着一个大喇叭,站在一张桌子上,意气风发地指挥着。他那张原本就靓仔的脸,此刻在胜利光环的照耀下,简直帅得让路过的师奶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一个市民拿着烧焦的“复仇者”,小心翼翼地递过去,生怕对方不认账。
销售员看都不看,直接扔进旁边一个巨大的垃圾桶里,那个桶上还贴着一张纸,上书“炮仗回收处”。然后,他笑容满面地递上一台全新的“利刃”:“先生,多谢支持江氏实业!原价五百,凭‘炮仗’一个,减免一百,赠送一个月‘红屋台’服务,实收四百!这边付款,那边有专人帮您开通‘红屋台’服务!”
那个市民愣愣地接过崭新的“利刃”,又看了看垃圾桶里堆积如山的“炮仗”残骸,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他不是心疼那几百块钱,而是在经历了被欺骗的愤怒之后,忽然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被拯救的温暖。
“江氏实业……真系我们香江人的良心企业啊!”他忍不住大声喊了一句。
这一声,就像点燃了火药桶。
“冇错!鬼佬公司信不过!以后就撑江氏!”
“我顶!四百块买个安心!值啊!”
“江老板仁义!以后我房子里的电器,只要有江氏的牌子,我闭着眼买!”
人群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认同声。这一刻,江氏实业卖出去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台台BB机,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心。
希尔顿酒店,那间曾经象征着胜利与荣耀的宴会厅,如今却成了帝国置业的行刑室。
冯志辉,这位曾经的华人精英,此刻正像一条被抽掉了脊梁骨的狗,瘫在地上。他双目无神,嘴里不断地重复着:“完了……全完了……”报纸散落在他周围,每一张上面,都有他那张被无限放大的、惊慌失措的脸。他就如同一个拙劣的演员,在自己最盛大的舞台上,演砸了最关键的一出戏,被观众用臭鸡蛋和烂番茄砸得体无完肤,永远也别想再登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