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安排,北路奇兵与战后安抚,皆是关乎西征最终成败和成果消化的关键手笔,
但在大军真正出动,战局未明之前,必须绝对保密。
当然,大规模出兵很难保密,现在争取的是敌人知晓详细情报的时间越晚越好。
至少整备兵马,正式出兵进发之前不能让敌人确定真正意图。
于是,在对外发布的官方通告和报纸报道中,对于西征的细节讳莫如深。
只是强调朝廷已决定对贵霜波调政权的暴行进行“严厉问责”,
已拟派遣“使节”前往贵霜交涉——这本身也是一种烟雾,做出一种帝国已经进行最后通牒了的操作,
并宣称帝国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尊严的权利。
这种模糊的表态,既展现了强硬的姿态,又没有完全暴露战略意图。
随着西征决策的落地,以及秘密军事、政治安排的启动,
开封城内的舆论机器,在官方的引导下,开始了新一轮,也是更为猛烈和细致的舆论攻势。
这一次,目标更加明确——
彻底妖魔化波调及其统治集团,为军事行动提供充分的“道义”支持,并激发将士的同仇敌忾之心。
这是刘复参考了前世欧美国家发动战争的手段,每到战争,必定妖魔化敌对势力统治集团。
比如美国,几千万印第安人被它们自己屠杀的数量几乎能和重点保护动物媲美,
偏偏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这个指责那个。
欧洲一战二战,不过是一帮子流氓争权夺利,偏偏还要给对手打上邪恶标签。
有鉴于此,刘复对李德全做出了进行类似操作的指示。
李德全不负众望,在他的暗中安排下,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辟了“贵霜局势专栏”或“西征背景报道”,
连篇累牍地刊登各种关于贵霜的“新闻”和“评论”。
这些报道不再局限于波调个人对刘璋张朱的暴行,而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贵霜统治阶层。
《扬州日报》刊登了《贪得无厌的贵霜贵族:丝路商旅的吸血蛀虫》一文,
详细“揭露”了贵霜各级贵族如何利用职权,在关卡肆意征收高额“过路费”,
强买强卖商队货物,甚至纵容家兵假扮马贼进行抢劫。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商贾透露,其利润之五成,
皆需用于打点贵霜各级官吏贵族,否则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