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下去,分开严加看管!”他下令,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没有连夜审讯,也没有立刻上报。而是将三人分别关押,隔绝消息。
翌日,他首先提审了那个意志最不坚定的工部书吏。没有用刑,只是将确凿的赃证摆在他面前,然后平静地告诉他,主犯与从犯,量刑天差地别。赵库大使和那把总,恐怕早已将罪责推到他这个“工部外人”身上。
书吏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涕泪横流,不仅承认了此次盗卖行为,更供出了之前数次与王焕、赵库大使勾结,在物料账目上做手脚,虚报损耗,合伙分赃的旧事,并交出了他私下记录的一份秘密账册!
这份账册,成为了砸向另外两人的重锤。
面对铁证,赵库大使和那把总再也无法狡辩,只得认罪。那把总甚至为了活命,供出了一条更重要的线索——他们所盗卖的物料,大部分都流向了一个与汉王府长史有姻亲关系的南京富商!
线索,终于隐隐指向了京城,指向了那位一直对他怀有敌意的亲王!
杨士奇看着供词,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若将此案彻底掀开,必然引发朝堂震动,甚至可能直接与汉王一派正面冲突。届时,不仅他自己处境将更加凶险,甚至可能影响到下西洋大事的推进。
陛下将他放在这个位置,是让他来解决问题的,而非制造更大风波的。
他沉吟良久,做出了决断。
他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报,将赵库大使、工部书吏、船厂把总三人盗卖官物、人赃并获的罪行,以及他们与王焕过往勾结的罪证,陈述得清清楚楚。但对于那把总供出的、指向汉王府的线索,他在奏报中只字未提,仅以“销赃商人背景,正在进一步核查”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