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深宫暗礁

通州官仓的线索,如同黑暗中瞥见的一丝微光,指引着方向,却也照出了前路的险峻。直接探查官仓无异于火中取栗,杨士奇的目光,不得不转向那座巍峨森严的紫禁城,转向司礼监那潭深不见底的水。

如何在不引起黄俨警觉的情况下,接触与他不睦的马云?这需要一个极其自然、不着痕迹的契机。

机会来自几日后的经筵。这次轮值讲读的,恰是翰林院一位与杨士奇私交甚笃的老翰林。讲毕,陛下心情尚可,随口问起《文献大成续编》的进展。老翰林依着事先与杨士奇商议好的说辞,禀报道:“回陛下,文献搜集已有条不紊,只是前朝及国初一些内廷存档、实录副本,需与司礼监沟通调阅,方能确保齐全。”

朱棣闻言,未置可否,只对随侍在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道:“此事,你们配合翰林院。”

旨意一下,事情便成了大半。杨士奇顺势以协调查阅档案为由,可以名正言顺地往来于文渊阁与司礼监之间。他刻意避开可能由黄俨经手的事务,几次“恰好”都与当值的马云对接。

马云年约五旬,面白无须,眼神里带着一种长期被压制者的谨慎与精明。几次公务接触,杨士奇只与他谈论档案调阅的细节,态度谦和公瑾,绝口不提其他。

转机发生在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杨士奇为了一份洪武朝的地方志记录,再次来到司礼监的档案房。屋内炭火不足,显得有些阴冷。马云正指挥两个小内侍搬运沉重的卷宗箱笼,动作间,他官袍袖口下的手腕处,露出一小片明显的淤青。

杨士奇恍若未见,只等公务交接完毕,屋内只剩他二人时,方才看似随意地叹道:“马公公辛苦。这陈年旧档,尘灰重,地方又阴寒,比不得黄公公他们常在陛下跟前暖和。”

马云闻言,整理卷宗的手指微微一顿,脸上掠过一丝极快的不忿,随即又恢复恭谨:“为陛下办事,不敢言苦。黄公公得陛下信重,是奴婢们的福分。”

杨士奇不再多言,拱手告辞。行至门口,他似乎想起什么,转身低声道:“前日偶得一方上好的金疮药,活血化瘀有奇效。想着宫中行走难免磕碰,便带在身上,或许马公公用得着。”说着,将一个不起眼的小瓷瓶轻轻放在门边的案几上,不等马云回应,便掀帘而出,融入细雪之中。

他没有回头,但他知道,那颗石子,已经投了下去。马云是否会用药,是否会领悟,甚至是否会将其视为陷阱,都是未知之数。这步棋,风险极大,若马云是黄俨心腹,或是胆小怕事之辈,转头将药瓶呈上,杨士奇便是授人以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