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微光渐显

丹隐九川 雪漼漼 1377 字 6天前

日子便在清扫、分拣、晾晒、研磨的重复劳作中,如水般流过。转眼间,洛九川已在万药阁度过了月余光阴。

他彻底融入了杂役的角色。每日天未亮便起身,穿着那身灰扑扑的粗布衣服,沉默而勤恳地完成所有分派的工作。他清扫的丹房总是最洁净的,他分拣的药材等级误差总是最小,他晾晒的药草从未因疏忽而霉变。那份远超常人的细致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刘掌柜的微微颔首,也让其他原本有些排外的杂役伙计,如阿木,真正接纳了这个话不多却做事极为靠谱的“洛川”。

然而,身体的劳累尚可习惯,心灵的孤寂与重压却难以排遣。

每当夜深人静,躺在硬板床上,听着窗外青蚨城遥远的市声,宗门的惨变、父亲染血的面容便会不受控制地浮现。仇恨如同暗火,在寂静中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他只能更紧地握住贴身藏着的青铜时炉,那冰凉的触感,是他与过去、与父母唯一的微弱连接,也是支撑他不至于被绝望吞噬的锚点。

《苏门丹经》残卷已成为他黑夜中最深的慰藉。油灯下,他反复研读那些玄奥的语句和丹方。没有灵力,他无法实践,但他却痴迷于其中对药性、火候、君臣佐使的论述。许多理论,竟与他白日劳作时观察到的药材细微特性隐隐契合。

他发现,自己对于药材的感知,确实异于常人。

这种能力并非源自灵根对灵气的感应,而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极致的观察与直觉。他能看到凝露草叶脉中几乎不可见的金色细丝;能嗅出存放时间不同的“干地黄”那极其微弱的香气变化;能通过指尖触摸,判断出“百年石斛”与“人工培育石斛”在韧性上的细微差别,哪怕它们在外形上几乎一模一样。

一次,阁内收购了一批品相极为混杂的“雾隐花”。此花是炼制多种宁神丹药的辅材,但其品质极难分辨,稍有不慎,用了次品,便会影响整炉丹药品相。连李丹师亲自把关,也颇感棘手,眉头紧锁。

“这批雾隐花,杂质太多,品相参差,怕是只能勉强归为下等,折价处理了。”李丹师捻着一朵色泽灰暗的花朵,叹了口气。

众伙计闻言,也觉可惜,却无人能提出异议。

洛九川正在一旁清理药碾,闻言下意识地朝那堆雾隐花望去。目光扫过,他心中微微一动。那堆看似杂乱的花卉中,似乎有极少数几朵,色泽并非灰暗,而是在晦暗之下,隐隐透着一层极淡的、几近无形的玉质光泽,花瓣的形态也更为内敛饱满。

他犹豫片刻,放下药碾,走上前去,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从花堆深处,拣出了三朵其貌不扬、甚至看起来比周围更干瘪几分的雾隐花。

“李师傅,”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笃定,“您看这三朵,或许……有些不同。”

李丹师 initially 有些不悦被打断,但见是洛九川——这个曾让他略有惊异的小杂役——便耐着性子接过那三朵花。他仔细端详,又凑近鼻尖轻嗅,甚至动用了一丝微弱的灵力感知,眉头越皱越紧。

“色泽晦暗,香气微弱,形态干瘪,有何不同?”他语气中带着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