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顺天时,量地利

接着,他又侧身,分别指向玄水峰方向隐约可见的深潭溪涧和青木峰边缘那汪清澈的水洼:“瞧见没?这两处水源丰沛,简直是老天爷给咱们预备好的‘天然蓄水池’!稍加引导,灌溉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你啊你!守着此等天时地利,就知道用蛮力耕地,简直暴殄天物!!”

石大壮听得连连点头如捣蒜,只觉得句句在理,但脑子里还是懵懵懂懂,憨声问道:“啊?!老爷子,那…那俺该咋整?”

“你呀,”老翁眼中带着笑意指点道,“第一步,用这周边散落的石块、夯土,沿着山坡等高的位置,一层一层地往上砌筑田埂。田埂不用太高,二尺到三尺就够。记住,田埂内侧要平整压实,形成浅浅的槽子,这样既能蓄住宝贵的水,又能保住肥土不流失。这是其一。”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灌溉的‘水路’也得跟上。你可以在最上面一层梯田的位置,修一条引水的主渠,确保能将高处的水源稳稳当当地引到下面每一层坡田。靠山的那一侧,还得挖好排水沟,这样就算雨水大了,也不怕淹了咱们的种植物!”

“至于水源嘛,”老翁胸有成竹,“更简单!从两边山峰的水源处挖沟引水过来,汇聚在厚土峰山脚下,修个大蓄水池存起来。然后,咱们造个‘高转筒车’!用大毛竹劈开打通关节做成水筒,架在水车上,再配上木齿轮咬合转动,以天地自然之力为轴,水流就能顺着绳索攀援而上,循环不息,把水送到最高处的水渠里!水往低处流,自然就能一层一层灌溉下去了!”

大壮听得两眼放光,仿佛看到了,满山耕种作物丰收的景象,热血沸腾地撸起袖子抄起锄头就要开干。老翁连忙笑着拦住他:“傻小子,别急!这么大一座山,你打算一个人干到猴年马月去?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

大壮挠了挠后脑勺,憨厚地笑道:“俺想都种满灵谷,以后大家就再也不用愁吃喝了!”

老翁被他的赤诚逗得又是气又是好笑,轻轻拍了拍他的大脑袋:“你个憨货!心是好的,可种田不是光凭力气和心意就能成的。这么好的地,落到你手里,得讲究方法,才能物尽其用,不可蛮干。”他弯腰,从旁边石大壮之前种下的灵谷地里,掐下一穗饱满的谷穗,放在布满老茧的手心,捻起一粒金灿灿的谷粒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语重心长道:“大壮,凡俗农事中亦藏大道。种田讲究的是‘顺天时,量地利’,这也是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大道!你可听过‘移花接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大壮茫然摇头,老人继续耐心道:“简单说,就是把好苗子的枝丫,接到另一棵长得壮实的根茎上。比如,‘鲁桑接荆桑,功相附丽,二气交通,通则变,变则化。’

一个‘接’字,便能提升作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