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贾诩揉着眉心,苦笑摇头,“我司天监在汉中经营数载,如今尽数落空。
张鲁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境内十之八九皆为道徒。
此番道法风行天下,我监派驻汉中之人,八成以上已被各地请走。
更有使者直达许昌,竟成了司空府的贵客!”
“司空府?!”
荀攸、张昭齐声惊问,满脸不可置信。
赵毅接口道:“司空府一向由许褚掌护卫,郭嘉控校事巡查,我司天监始终难以渗透。
这一回,反倒因这场道门风潮,让人堂而皇之进了门。”
“到底怎么回事?”
荀攸、王朗等人依旧一头雾水。
“主公……”
赵毅迟疑片刻,终是开口:“或许……此事与我大蜻祭祀英灵之事有所牵连。
那日狂风掀旗,烽火覆碑,异象迭生,令许多人笃信英灵未远。
加之司空府在徐、兖之地多有诛戮,人心惶惶,故而才延请方士入府禳解。”
“嗤——”
一声轻笑突兀响起。
吕绮玲没忍住,竟笑出了声。
“罢了。”
王炅放下密报,语气低沉:“重整汉中部署,眼下尚有余地。”
“喏。”
赵毅与贾诩齐声应命。
王炅侧目瞪了吕绮玲一眼,随即望向左侧席上的陈宫,神色稍缓,淡然道:“公台在大蜻已驻留数月,我府未曾征召于你,但也不知你这数月间观感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甚佳。”
陈宫起身,拱手行礼,“一派盛世气象。”
这些年,大蜻对他从未设限。
学府可入,军议司可参,六部皆通。
他亲见其势之盛,愈发确信——此地终将扫荡群雄,一统天下。
“嗒。”
“嗒。”
“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沉声道:“吏部拟策书,授陈公台工部右侍郎;军议司另拟策书,征为北阁祭酒,参议大蜻军政要务。”
“喏。”
张昭、荀攸躬身领命。
王炅再道:“子瑜调离军议司,擢升刑部左侍郎。
日后若刑部都督出缺,切莫妄图越阶顶替,否则——贬职不赦!”
“喏。”
诸葛瑾肃然应诺。
王炅略作思忖,又下令:“公达执笔,拟策书两道:征子扬为南阁祭酒;召徐元直、庞士元为军谐从事,管家军议司文书机要。”
“喏。”
荀攸再度领命。
目光转向右侧末席,王炅沉声道:“擢潘璋为右领军,徐盛为前领军,暂留军议司听用。”
“喏。”
潘璋、徐盛拱手应声。
“绮玲。”
王炅转而问道,“骁骑营整备如何?”
吕绮玲起身,英气逼人:“五千铁骑已募齐,新制马具尽皆装配完毕,战力或可比肩虎豹骑,然较之并州狼骑、西凉铁骑,仍有差距。”
“是战马之故?”
王炅眉头微锁。
“正是。”
吕绮玲苦笑,“再者,统帅亦难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