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朝会风波不过数日,金銮殿内气氛却比之前更加凝重,仿佛暴风雨前最后的死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龙椅上那位至高无上的帝王。
萧彻今日并未穿戴繁复的衮服冕旒,只着一身玄色暗金龙纹常服,金冠束发,更显得身姿挺拔,面容冷峻。他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垂首肃立的百官,那平静之下,却仿佛蕴藏着能吞噬一切的深渊。
例行政务奏报在一种异样的沉闷中结束。短暂的静默后,果然,又有不怕死的言官站了出来。这一次,并非周正,而是另一位资历颇老、素以“刚直”闻名的御史大夫,张启明。
他手持玉笏,步伐沉稳,脸上带着一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的悲壮,声音洪亮如钟:
“陛下!前日所奏,关乎国本,关乎圣德,臣等拳拳之心,天日可鉴!沈贵妃之事,流言如沸,民心惶惶,若陛下再不行雷霆手段,恐伤及陛下圣明,动摇我大兴根基啊!臣恳请陛下,勿再迟疑,当机立断,清除宫闱妖氛,以安天下!”
他的话语比周正更显“忠恳”,也更懂得扣帽子,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动摇国本、损伤圣明的高度。
有张启明带头,之前那些附议的官员仿佛又找到了主心骨,再次纷纷出列,言辞虽不如上次激烈,但态度依旧坚决,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妖妃不除,国无宁日!”
“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陛下!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沈擎宇站在武将队列中,听着这些诛心之论,钢牙几乎咬碎,握着笏板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全身肌肉紧绷,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若非残存的理智死死压制,他早已冲将出去。
龙椅之上,萧彻依旧面无表情地听着,甚至没有打断他们的陈述。直到张启明等人说得口干舌燥,自觉已将道理掰开揉碎讲透,殿内再次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裁决时,他才缓缓抬眸。
那双深不见底的墨眸,如同两口冰封的寒潭,没有任何情绪地落在张启明身上。
“张爱卿,”萧彻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心悸的穿透力,“你口口声声为国本,为圣明,为天下。朕,甚为感动。”
张启明心中一喜,以为皇帝终于被说动,正要趁热打铁。
然而,萧彻的话锋却陡然一转,冰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