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共十二个时辰,平均划分为一百刻,每个时辰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数为九十六,小刻总数为二十四。六个小刻相当于一个大刻,所以总共是一百刻。上半个时辰有四大刻,起始称为初初,接着是初一、初二、初三,最后的小刻称为初四。下半个时辰同样有四大刻,起始称为正初,接着是正一、正二、正三,最后的小刻称为正四。如果是子时,上半个时辰在夜半之前,属于昨日,下半个时辰在夜半之后,属于今日。这就如同冬至,在十一月交中气,一阳来复,是天道循环的起始。古代历法每个时辰以二小刻为起始,接着是四大刻,但不如现在的历法便于推算。世人说子午卯酉各有九刻,其余时辰都是八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冬至日,太阳在箕宿五度,如今在箕宿三度。日出在辰时初一刻,日落在申时正四刻。八日后,太阳运行到星纪的位次。
小寒日,太阳在斗宿十二度,如今在斗宿八度。日落在酉时初二刻,六日后,日出在卯时正四刻,白昼四十二刻,黑夜五十八刻。
大寒日,太阳在牛宿四度,如今在牛宿初度。日落在酉时初一刻,十二日后,日出在卯时正二刻。四日后,太阳运行到玄枵的位次,进入子宿、女宿二度,白昼四十三刻,黑夜五十 七刻。十三日后,白昼四十四刻,黑夜五十六刻。
立春日,太阳在危宿三度,如今在女宿六度。十二日后,日落在酉时初三刻。十三日后,日出在卯时正二刻,白昼四十五刻,黑夜五十五刻。
雨水日,太阳在危宿六度,如今在尾宿初度。十二日后,日落在酉时初三刻。十三日后,日出在卯时正一刻。白昼四十七刻,黑夜五十三刻。四日后,太阳运行到娵訾的位次,进入亥宿、危宿十三度,白昼四十八刻,黑夜五十二刻。
惊蛰日,太阳在室宿八度,如今在危宿十五度。十二日后,日落在酉时初四刻。十三日后,日出在寅时正初刻,白昼四十九刻,黑夜五十一刻。
春分日,太阳在壁宿五度,如今在室宿十度。六日后,太阳运行到降娄的位次,进入戌宿、奎宿三度。十三日后,日落在酉时正一刻。十四日后,日出在卯时初三刻,白昼五十一刻,黑夜四十九刻。
清明日,太阳在奎宿十二度,如今在壁宿十度。白昼五十三刻,黑夜四十七刻,其日出日落时间都在春分之后。
谷雨日,太阳在娄宿十度,如今在娄宿初度。当日,日出在卯时二刻。八日后,太阳运行到大梁的位次,进入酉宿、胃宿四度,白昼五十五刻,黑夜四十五刻。
立夏日,太阳在胃宿十三度,如今在胃宿一度。日落在酉时正三刻。三日后,日出在卯时初一刻,白昼五十六刻,黑夜四十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