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丙午、丁未人得戊子、己丑日时,戊子、己丑人得丙午、丁未日时,盖丙午、丁未天河水,戊子、己丑霹雳火,子午居阴阳之正位,今全见之,阴阳合乃雨。如已入贵格而更得此,主膏泽及民。有冲破、空亡,亦不失为州县之职。
译:
年柱或日柱为丙午、丁未的人,若日时柱出现戊子、己丑;或年柱、日柱为戊子、己丑的人,若日时柱出现丙午、丁未,均符合此格局。
因丙午、丁未纳音为“天河水”,戊子、己丑纳音为“霹雳火”,子(北方,属阴)与午(南方,属阳)分别居阴阳正位,若四柱中同时出现子与午,则象征阴阳调和、云行雨施。若原局已入贵格,再得此组合,主命主如雨露润泽百姓,能成就济世安民的功业。
即使命局中有刑冲破害或空亡,亦能担任州县级官职,不失贵气。
解析
1. 纳音五行与象征逻辑
天河水与霹雳火的联动:
丙午、丁未纳音为“天河水”,象征浩瀚云水;戊子、己丑纳音为“霹雳火”,象征雷火激荡。水火本相克,但若组合得当(如天河水在上、霹雳火在下),反成“水火既济”之象,暗合“云行雨施”的自然规律——火动生云,云聚成雨,润泽万物。
子午正位的阴阳哲学:
子为正北,属坎水,代表阴之极;午为正南,属离火,代表阳之极。
子午全见,象征阴阳平衡、天地交泰,强化“阴阳合而雨施”的贵气意象,符合《易经》“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哲学内核。
2. 格局成立的核心条件
时空方位的呼应:
年日柱与日时柱形成“天河水→霹雳火→子午正位”的立体组合,需月令为春秋季(木火旺则火生云,金水生则水成势),避免冬季水寒无火(水结冰而雨不降)或夏季火炎无水(干旱无雨)。
贵格的叠加效应:
若原局已具备贵格特征(如正官格、财官相生),再得此水火既济组合,如同“云行雨施”加持,主贵气升腾,可成“膏泽及民”的公卿之辈。
例如,原局官星旺而得财生,再逢天河水(水为财)与霹雳火(火为官),形成“财生官、官星得调候”的完美循环。
3. 冲破与空亡的辩证处理
冲破的影响:
若出现子午冲(如原局子水与午火相冲),虽破坏阴阳和谐,但因水火本相克,反成“激越而雨急”之象,主命主需经历波折后显贵,故“不失为州县之职”。
空亡的化解:
戊子属甲申旬,午未空亡;丙午属寅卯旬,子丑空亡。
若日时柱逢空,需大运流年填实(如子空逢丑,午空逢未),或得印星(木)化泄(木生火、木吸水),仍可保留贵气底线。
4. 与“云行雨施”核心理论的呼应
五行流通的关键:
此格局以“火→水→木”为隐性链条(火生土、土金水,金水生木),强调“雨施”需依托“云行”(水势)与“火动”(热源),暗合《三命通会》中“五行需循环相生,不可偏枯”的原则。
贵气的层次差异:
上格:无冲破、得神煞(天乙、天德)辅助,水火既济且月令为春秋,主省部级以上贵职。
下格:有冲破但得制化(如土通关火水),或空亡逢填实,主州县基层官职,仍属“润泽一方”之命。
此段文字通过纳音五行(天河水与霹雳火)、阴阳方位(子午正位)的组合,构建了“云行雨施”的贵气逻辑,核心在于水火既济、阴阳平衡。
其命理智慧体现为:
1. 相克成局的辩证思维:水火本克,但若时空得当(如天河水在上、霹雳火在下),反成“雨施润泽”的贵象。
2. 贵气的底线保障:即使逢冲破、空亡,因格局本质为“阴阳合德”,仍能保留基础贵气(州县之职)。
3. 自然规律的命理投射:将“云行雨施”的自然现象抽象为五行生克模型,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此格局分析不仅依赖干支组合,更需结合月令、神煞、大运动态调和,充分展现了传统命理“全局通融”的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