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一)

原文:

歌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

译文:

歌诀说:“甲对应胆,乙对应肝,丙对应小肠,丁对应心,戊对应胃,己对应脾,庚对应大肠,辛对应肺,壬对应膀胱,癸对应肾,三焦也寄于壬,包络同归入癸。”

原文:

又曰:“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译文:

又说:“甲主头部,乙主颈项,丙主肩部,丁主心脏,戊主肋部,己主腹部,庚主脐部,辛主大腿,壬主小腿,癸主足部,一身部位由此划分。”

原文:

又曰:“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咽齿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腕膈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为头及肾囊,若依此法推人病,歧伯雷公也播扬。”

译文:

又说:“子属膀胱、水道、耳朵,丑属胞宫、肚子及脾,寅属胆、经脉及双手,卯属十指及肝,辰属皮肤、肩胸,巳属面部、咽喉、牙齿及肛门,午属精神、眼睛,未属胃脘、膈膜、脊梁,申属大肠、经络、肺,酉属精血、小肠,戌属命门、腿踝、足,亥属头部及肾囊,若按此方法推断病症,连歧伯、雷公也会传扬。”

原文:

又曰:“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译文:

又说:“午主头,巳未主双肩,左右胳膊是辰申,卯酉主双肋,寅戌主腿,丑亥主脚,子主阴部。”

原文:

又曰:“乾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推求。”

译文:

又说:“乾卦主头,坤卦主腹,坎卦主耳,震卦主足,巽卦主大腿,艮卦主手,兑卦主口,离卦主目,按八卦划分,诊断疾病可依此推求。”

解析:

此段为中医五行与人体的对应歌诀,核心术语包括天干(甲—癸)、地支(子—亥)、八卦(乾—离)。

逻辑上以五行属性为纽带,将天干地支与脏腑、身体部位对应,如属胆,属小肠,体现天人合一观。

八卦取象则通过卦爻属性关联身体部位,如乾为天属阳主头,坤为地属阴主腹。

这种符号化对应是中医以象测脏的诊断基础,通过五行生克推演疾病根源。

原文:

夫疾病皆因五行不和,即人身五脏不和也。

盖五行通于五脏,六腑通于九窍,凡十干受病属六腑,十二支受病属五脏。

丙丁巳午火局南离,主病在上,壬癸亥子水局北坎,主病在下,甲乙寅卯属震,主病在左,庚辛申酉属兑,主病在右,戊己辰戌丑未属坤艮,主病在脾胃及中脘。

译文:

疾病皆因五行失衡,即人体五脏不和所致。

五行与五脏相通,六腑与九窍相连,十天干受病多属六腑,十二地支受病多属五脏。

丙丁巳午属火,对应南方离卦,主病在上焦;壬癸亥子属水,对应北方坎卦,主病在下焦;甲乙寅卯属震,主病在左侧;庚辛申酉属兑,主病在右侧;戊己辰戌丑未属坤艮,主病在脾胃及中脘。

解析:

此段以五行失衡阐释病因,核心术语“五行”(火、水、木、金、土)与“五脏”(心、肾、肝、肺、脾)形成对应体系。

“十干属六腑,十二支属五脏”体现干支与脏腑的配属关系,南火主上、北水主下等方位对应,反映中医上焦属阳、下焦属阴理论。

中脘属土,故戊己等土行主脾胃病,逻辑上以五行方位和脏腑表里关系为诊断依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