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辛亥,布政。
丁酉、丙午,太守。
庚寅、戊子,通判。
译文:
(辛卯日戊戌时生者,若四柱搭配为)辛卯、甲午(等组合),可封为襄王。
(搭配为)丙子、辛卯(如霍冀的命局),可官至尚书,寿命六十岁。
(搭配为)丁未、辛亥(等组合),可官至布政使。
(搭配为)丁酉、丙午(等组合),可官至太守。
(搭配为)庚寅、戊子(等组合),可官至通判。
注解:
襄王:古代王爵封号,属贵族爵位,地位尊贵。
尚书: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长官,如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明清为从一品或正二品,掌部务,位高权重。
通判:明清时期州府的副长官,辅助知府处理政务,兼管监察,为正六品或从六品。
霍冀:此处为历史人物命例,《三命通会》常引用具体人物命局佐证命理论断,增强说服力。
原文:
辛巳日戊戌时,辰戌丑未月印绶,文贵少病,生土厚分野,贵。
戌月行木火运,风宪。
译文:
辛巳日出生在戊戌时的人,如果出生在辰、戌、丑、未月(印绶旺相),会因文才而显贵,且很少生病;如果出生在土性厚重的地域(分野),则更为显贵。
如果出生在戌月,行木火运,可担任监察类官职(风宪)。
注解:
文贵:印绶主文,印旺则文才出众,多因学业、文名或文职而显贵,区别于武职。
少病:印绶主生扶,印旺则日主身强,抵抗力强,故“少病”,体现命理中“身强则健”的观念。
土厚分野:古代将地域按星宿划分“分野”,土厚分野指中原、黄土高原等土性旺盛的地区;出生地的五行属性会辅助命局,土厚则印星更旺,贵气更足。
戌月行木火运:戌月印星当令,木为财、火为官,行木火运则财生官,印生身,身强能任官,故适合风宪类监察官职。
原文:
丁丑、丁未,伯。
乙亥、壬午,大参。
乙丑、己丑,高时,给事,问死。
丁未、乙巳,进士。
庚申、甲申,举人。
甲寅、丁卯,周应宾,礼部侍郎。
乙未、甲申,曾朝节,探花,侍郎。
己亥、丙子,知州。
译文:
(辛巳日戊戌时生者,若四柱搭配为)丁丑、丁未(等组合),可获伯爵爵位。
(搭配为)乙亥、壬午(等组合),可官至大参。
(搭配为)乙丑、己丑(如高时的命局),可官至给事中,后被问罪处死。
(搭配为)丁未、乙巳(等组合),可考中进士。
(搭配为)庚申、甲申(等组合),可考中举人。
(搭配为)甲寅、丁卯(如周应宾的命局),可官至礼部侍郎。
(搭配为)乙未、甲申(如曾朝节的命局),可考中探花,后官至侍郎。
(搭配为)己亥、丙子(等组合),可官至知州。
注解:
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三等,为贵族爵位。
大参:指布政使司参政,明清时期省级官员,为布政使的副手,从三品,分管政务。
给事:指给事中,明清时期谏官,掌监察、弹劾百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品阶不高但权力较大。
问死:指因罪被审讯处死,体现命局虽有贵气,但也可能因刑害、忌神等因素导致灾祸。
进士:科举制度中最高等级功名,通过殿试者,可直接授官,多为高官储备人才。
探花:殿试第三名,与状元、榜眼同属一甲进士,直接授翰林院编修,前程显赫。
礼部侍郎:礼部的副长官,明清为从二品,掌礼仪、祭祀、科举等事务;周应宾、曾朝节均为历史人物,佐证命理论断。
知州:明清时期州级行政长官,掌一州政务,从五品或正六品。
原文:
辛未日戊戌时,凶恶狠暴,忧伤妻子。
寅巳午戌丑月,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申子辰亥,金水涵秀,尤贵。
一云:克父母,身旺,中年富。
译文:
辛未日出生在戊戌时的人,性格凶恶狠暴,易因自身性格或运势导致妻子、子女遭遇忧患。
如果出生在寅、巳、午、戌、丑月,会显贵。
如果出生在申、子、辰、亥月,形成“金水涵秀”的格局,尤其显贵。
另一种说法是:这类人会克制父母,但如果日主身旺,中年时期会富裕。
注解:
凶恶狠暴:辛未日地支未与戊戌时地支戌相刑(未戌刑),刑主矛盾、暴躁,故喻指性格刚烈;“忧伤妻子”并非主动伤害,多因自身运势波动影响家人。
寅巳午戌丑月:寅、巳、午为火(官杀),戌、丑为土(印绶),官印旺相,可制伏日主的刚烈之气,化凶为贵。
金水涵秀:申、子、辰、亥为金、水属性,金生水、水生木,辛金得水滋润(水为辛金的食神伤官),主文才秀雅,区别于“凶恶”之性,形成贵格。
克父母:命理中“克”非直接相克,多主与父母缘分较浅、或父母健康/运势受影响;身旺则能担财,故中年致富,体现“身旺任财”的原则。
原文:
壬申、壬子,王国光,尚书。
乙亥、辛巳,少卿。
甲子、丁丑,副使。
辛未、戊戌,副使,两干不杂。
甲戌、丙寅,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