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代码的烙印与第一步反击

证据链齐了。何月山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接下来,怎么做?

直接公开?效果未必好,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王栋既然敢这么做,恐怕早已想好了说辞,甚至可能已经得到了迅科公司内部某个人员的“认可”。学校为了声誉,也可能倾向于息事宁人。

找导师?李教授为人正派,但性格有些软糯,而且…何月山回忆起前世的一个细节,王栋似乎和系里某位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走得很近…

【超维逻辑分析:基于人物关系数据,直接向导师李建军教授举报,成功率预估65.2%;向系主任张宏远教授举报,成功率78.1%;向学术委员会匿名提交证据,成功率43.7%…】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功率都不算太高,而且存在风险。

何月山睁开眼,目光落在桌面上那张毕业典礼流程表。下午三点,是各系分别举行的学位授予仪式,系主任和所有重要导师都会出席。这是一个公开场合。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或许,不需要激烈对抗,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提问”…

他拿出手机,不是那部诺基亚,而是从抽屉里翻出的另一部更老式的、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插入一张不记名的SIM卡。然后,他快速将ftp服务器上那份最早的代码压缩包下载下来,并通过数据线传送到手机里。

做完这一切,他将手机揣进口袋,把硬盘和U盘的备份文件加密隐藏,然后清理掉电脑操作痕迹。整个过程冷静得不像一个刚刚经历重生的年轻人,更像一个老练的猎手。

下午三点,系学位授予仪式在小礼堂举行。

流程按部就班,系主任张宏远教授致辞,教师代表发言,然后依次上台领取学位证书。

何月山坐在台下,平静地看着。轮到王栋上台时,台下响起了格外热烈的掌声,他笑容满面地接过证书,与系主任握手,意气风发。

何月山默默等待着。

最后,是自由提问环节。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向毕业生请教问题,气氛轻松。

主持人刚要宣布环节结束,何月山举起了手。

“那位同学,请讲。”主持人示意道。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过来。王栋也看到了何月山,脸上依旧带着笑,眼神里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何月山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声音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和谦逊:“张主任,李老师,各位老师好,我是电子系03届毕业生何月山。我有一个关于毕业设计的技术问题,一直没太想明白,想趁这个机会请教一下王栋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