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重启前夜:炎黄一号与暗涌的危机

甘肃,河西走廊深处,亘古的荒漠与苍茫的天际线交汇之处,“炎黄一号”可控核聚变示范基地,如同人类文明投向无尽能源梦想的一座孤独而坚定的丰碑。与外界的商战纷扰、AI伦理的玄奥困境相比,这里的气氛纯粹、专注,且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凝重。

巨大的环形装置——托卡马克,代号“燧人”,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盘踞在庞大实验大厅的中央。其主体结构由特种合金与超导材料构成,在高强度照明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数以万计、粗细不一的线缆与管道,如同巨兽的血管与神经网络,将其与周围密集排列的电源系统、冷却单元、注入设备和层层叠叠的控制机柜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试图在地球上复现并约束“太阳之火”的终极造物。

距离示范堆第二次点火重启,进入最后四十八小时倒计时。

项目总工程师,一位头发已然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中燃烧着不息火焰的老院士,正亲自陪同何月山进行点火前的最后一次全面安全巡检。周倩作为星火方面最高级别的技术对接与安全保障负责人,神情严肃地紧随其后。

“何总,请看这里。”老院士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指向经过精密校准的超导磁体线圈,“所有的环向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都已经通过了最高标准的无损检测与动态校准,误差范围控制在皮米级别。中央真空室的极限真空度与纯净度,均已稳定超过设计指标三个数量级。面向等离子体的第一壁材料,也全部完成了最后的纳米级强化涂层铺设与固定……可以说,我们这次在工程准备上的充分程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实验!”

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每一组数据、每一项指标,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多年来的心血、智慧与汗水。“何总,我们这次准备得无比充分!理论模型经过‘伏羲’的深度学习和优化迭代,预测精度比上一次实验提升了至少两个量级!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本次实验中实现持续时间超过五百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这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

何月山认真聆听着,目光缓缓扫过那些构成“燧人”装置的、闪烁着理性与力量之光的复杂结构。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实验室,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能源自主的渴望,更寄托着全人类摆脱化石能源桎梏、迈向星辰大海的终极梦想。成功,意味着一条通往无限能源、彻底改写文明进程的道路将被真正铺开;而失败,不仅仅是数千亿资金的沉没,更是对无数人信念与努力的沉重打击,其带来的信心创伤将难以估量。

“安保措施呢?尤其是应对非常规威胁的层面。”何月山的问题直接而犀利。温斯顿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不敢在任何环节有丝毫松懈。

基地安保负责人,一位肩章显示着大校军衔、神色刚毅如磐石的军官,立刻上前一步,以军人特有的干练语气汇报:“何总,基地目前已进入最高级别的一级战备状态。外围五十公里半径内,由经验丰富的武警部队设立了三道立体化警戒圈,配备了最先进的侦测与反渗透装备。基地内部所有核心区域,包括主控大厅、装置大厅、能源站等,由我们星火最精锐的安保团队与军区派出的特种技术分队混合编组,实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武装巡逻与定点守卫。所有人员、车辆、物资的进出,实行最严格的身份生物特征验证与物品X光、爆炸物、放射性物质联合扫描。此外,低空无人机巡逻编队与全频谱电子侦测系统已全面启动,确保对基地周边空域与电磁环境的绝对掌控。我们可以保证,绝不允许任何未经授权的实体,哪怕是一只苍蝇,接近核心区域。”

何月山微微点头,心中稍安。他深知,在国家机器的强大力量与严密组织面前,温斯顿想要进行直接的物理破坏,难度无异于登天。

一行人走进灯火通明、布满各种显示屏与控制终端的主控室。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燧人”装置的成千上万个状态参数。几十名身着白色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在各自的工位上,进行着最后阶段的系统联动调试与参数确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专注与隐隐期待的复杂气息,仿佛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