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我认为他们的理论方向很有启发性。我们一直在试图用粒子去填充时空,但也许时空本身才是更基本的存在。‘时空量子谐振’或许表述上还不完善,但它指出的方向,可能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在统一道路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
两种观点在咖啡厅里激烈碰撞,谁也说服不了谁,生动地体现了学界内部深刻的分裂。
网络与社交媒体:大众的狂欢与迷惘。
在专业圈子之外,公众领域的讨论则更加纷乱嘈杂。
知乎、微博等中文平台上,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欢呼与对何月山的个人崇拜,但也夹杂着一些受过基础科学教育的网友的理性探讨:“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大佬能出来科普一下,如果这是真的,对我们普通人生活有啥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witter和Reddit上,则更加鱼龙混杂。除了正经的科普尝试和学术讨论,各种阴谋论也甚嚣尘上:“这是中国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制造的骗局!”“美国政府早就掌握了相关技术,只是秘而不宣!”“这技术会打开地狱之门,引来外星人或者维度恶魔!”
一些科普大V试图居中调停,强调“ 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非凡的断言需要非凡的证据),呼吁公众保持耐心,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验证,但他们的声音很快被更极端的言论所淹没。
印度,班加罗尔,天体物理研究所。
一场特殊的线上研讨会正在举行,参与者多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物理学家。他们的视角则更为复杂。
“如果这个发现被证实,那将意味着基础科学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一位印度学者感慨道,“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像LHC那样耗资百亿美元的超级设备才能触及前沿,也许一些更‘精巧’的实验设计,就能揭示宇宙的深层奥秘。这对我们这些科研经费有限的国家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他们既希望这是真的,因为这证明了科学突破不一定只诞生于传统的西方中心;同时也担忧,如果星火科技以此建立起巨大的技术优势,是否会形成新的、更加难以逾越的科技鸿沟。
中国,北京,某顶尖高校物理系内部论坛。
即使是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地支持。一些资深教授,尤其是一些研究规范场论、粒子物理的专家,私下里也表示了一定的保留态度。
“月山的工作很大胆,也很有想象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士在内部讨论中表示,“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咳咳。现有的物理学大厦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能因为一两个异常现象就轻易推倒重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独立的实验验证。在这一点上,我部分同意范德卡佩伦教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