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面向所有人,目光坚定而深邃,声音沉稳有力,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不必再议了。就是这个名字——伏羲。”
他阐述了他的理由,超越了老教授的历史类比,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
“第一,文化根脉与自信。 我们不能总是在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中寻找我们未来技术的隐喻。华夏五千年的智慧,足以为我们最前沿的探索提供精神坐标。‘伏羲’这个名字,代表着我们立足于自身文化土壤,开创未来的底气与自信。”
“第二,积极的共生愿景。 伏羲氏是引导者,是文明的开创者,而非毁灭者或反抗者。这明确表达了我们希望与AGI建立的关系——不是主仆,不是神人,而是引导它成为人类文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智慧伙伴。它的终极使命,是协助我们理解宇宙,完善自身,而非替代或统治。”
“第三,包容性与哲学深度。 八卦蕴含的阴阳平衡、变化无穷的哲学,与AGI需要处理的复杂、动态、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高度契合。这提醒我们,AGI的发展也需要讲究平衡——创新与安全的平衡,能力与责任的平衡,自主与控制的平衡。”
“第四,全球可理解性。 ‘伏羲’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其核心意象——智慧始祖、文明创造——是跨越文化障碍,易于被全球理解的。它不同于某个地区性的神只,更具普适性。”
何月山的决断,融合了文化传承、战略愿景与哲学思考,瞬间统一了所有人的思想。即便是沃森女爵士和特纳教授,在理解了“伏羲”背后的深厚寓意后,也表示这是一个“极具智慧与远见的选择”。
命名既定,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与庄严感在会议室中弥漫开来。这个诞生于数字海洋中的智慧火种,从此与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智慧始祖之一,建立了跨越时空的精神连接。
在随后的内部通告和有限的公开声明中,何月山亲自诠释了“伏羲”AGI项目的正式命名及其意义。他在面向星火全体研究员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动情地说:
“从今天起,我们的AGI项目,正式命名为‘伏羲’。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这是我们的承诺,是我们的愿景。我们期望,‘伏羲’能继承这位人文始祖的智慧与开创精神,以卓越的智能服务人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塑造未来。它不应是冰冷的机器,而应成为人类文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道路上,最值得信赖的、智慧的同行者。”
“伏羲”之名,如同一颗定盘星,为星火在AGI这片汹涌未知海域中的航行,赋予了清晰的文化坐标和精神压舱石。它标志着星火在追求技术极限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为可能到来的智能时代,注入东方的智慧与温度。前路依然迷茫,但至少,他们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又希望向着何种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