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镇上赵府, 门房的老仆一见是陈彦,顿时眉开眼笑,一边赶紧往里让,一边高声通报:“老爷,夫人!陈相公来了!陈相公从岳麓书院回来了!”
陈彦刚走进二进院子,就见赵文渊先生已闻声从书房迎了出来。数月不见,赵先生清瘦了些,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依旧睿智有神。他看到陈彦,脸上立刻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
“学生陈彦,拜见先生!一别数月,先生一切安好?”陈彦快步上前,撩起衣袍,便要行大礼。
“快快请起!彦儿,不必多礼!”赵文渊连忙上前一步,亲手扶住陈彦的手臂,不让他拜下去,目光慈爱地上下打量着他,连连点头:“好,好!气色不错,身形也更挺拔了,看来在书院未曾懈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他拉着陈彦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关切,“路上辛苦了吧?快,屋里坐,喝杯热茶,慢慢说与为师听听,在岳麓书院这数月,感受如何?”
师母也闻声从内堂出来,见到陈彦,亦是满脸喜色,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彦儿可算回来了!瘦了些,不过更精神了!在书院吃得可习惯?住得可好?你娘前几日还念叨你呢!”
正说着,一个清脆如黄莺出谷的声音从廊下传来:“爹,娘,是陈师兄来了吗?”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淡粉色绣梅花棉裙、外罩月白比甲的身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从廊下翩然转出,正是赵文渊先生的外孙女,陈彦的小师妹——林婉馨。
数月不见,林婉馨似乎长高了些许,原本略带稚气的脸庞轮廓更加清晰,眉眼间的书卷气更浓,却又不失少女的灵动。她看到陈彦,明亮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抹显而易见的欣喜,脸颊微微泛红,脚步轻快地走上前,敛衽一礼,声音清脆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婉馨见过陈师兄。师兄安好。”
陈彦连忙还礼:“婉馨师妹安好。多时不见,师妹一切可好?”他注意到林婉馨的气质似乎沉静了些,但那份聪慧灵秀依旧。
林婉馨抬起头,嫣然一笑:“劳师兄挂念,婉馨一切安好。听闻师兄在岳麓书院学业精进,还得了案首,真是可喜可贺!”她的目光落在陈彦身上,带着好奇与钦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文渊看着眼前这对出色的年轻人,眼中笑意更深,捋须道:“好了,都别在院里站着了,进屋说话。馨儿,去把你哥哥也叫来,就说他彦弟回来了。”
一行人走进温暖如春的书房,分宾主落座。丫鬟奉上香茗。赵文渊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彦儿,快与为师说说,岳麓书院究竟如何?欧阳山长学问如何?书院学风怎样?你都学了些什么?”
陈彦便从入院考试说起,将岳麓书院的宏伟建筑、严谨学风、藏书之富、名师之众,尤其是欧阳山长的博学与亲和、周大儒等教授的授课风采,以及同窗之间切磋砥砺的氛围,娓娓道来。他重点描述了书院注重经世致用、鼓励独立思考的教学特点,以及副修制度的开设,让自己在研习经史之余,也能涉猎骑射,强健体魄。
赵文渊听得极为专注,时而点头,时而追问细节,当听到陈彦在藏书阁与欧阳山长因算学结缘,并得到赏识时,更是抚掌赞叹:“妙!妙啊!欧阳山长乃当世大儒,学识渊博,尤精易理算学,你能得他青睐,实乃莫大机缘!定要虚心受教,珍惜这份缘分!”他又关切地问及陈彦的课业进展,对他在经义、策论上的见解频频颔首,给予肯定,也指出了些许可进一步提升之处。
林婉馨安静地坐在一旁,双手捧着茶杯,听得入了神。她时而因陈彦描述的麓山美景露出向往之色,时而因书院严格的考课而微微蹙眉,时而又因陈彦巧妙解答难题或与同窗辩驳的趣事而掩口轻笑。她看向陈彦的目光,随着叙述,愈发显得专注而明亮,那里面除了以往的熟悉,似乎还多了一丝对更广阔天地的憧憬,以及对眼前这位侃侃而谈、见识不凡的师兄的……悄然变化的情愫。
赵修远此时也闻讯赶来,兄弟相见,自是又是一番热闹。赵修远补充了些书院生活的趣闻,书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彦将特意为赵先生挑选的一套湖笔徽墨、一方端砚,以及为师妹林婉馨准备的一盒长沙特色女红用品和几本新出的诗词集奉上。赵文渊夫妇笑着收下,连声道他太过客气。林婉馨接过那份显然用了心的礼物,脸颊微红,低声道谢,眼中满是欢喜。
中午,赵家设了丰盛的家宴为陈彦接风。席间,赵文渊心情极佳,多喝了几杯,对陈彦勉励有加,嘱托他戒骄戒躁,来年更需努力。师母不停地给陈彦夹菜,让他多吃点,补补身子。林婉馨虽不多言,但举止间透着细心,不时悄悄将陈彦爱吃的菜挪近些。一顿饭吃得温馨而融洽。
直到申时末,陈彦才起身告辞。赵文渊亲自送到门口,又叮嘱了许多话,才放他离开。林婉馨站在父母身后,目送着陈彦的马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街角,才微微叹了口气,转身回府,心中竟有些淡淡的失落,又充满了对来年春天师兄重返书院的期盼。
马车行驶在回村的路上,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陈彦回顾着这一日的团聚与拜访,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家人的关爱,师长的期许,同窗的友情,还有……师妹那悄然变化的眼神,都让他觉得,这次归乡,不仅仅是休憩,更是积蓄了更多前行的动力。岳麓书院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有力量,继续走下去。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