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他缓缓放下密信,信纸轻飘飘地落在身旁的矮几上。他并未立即说话,而是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几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笃笃”声,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略带惊讶的表情。
“呵呵……” 他轻笑出声,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本王那位好侄儿,平日里在京城,总是一副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模样,没想到,去了北疆那等苦寒凶险之地,竟能逼得冒顿那个老狐狸二十万大军铩羽而归,保全云州?这倒是……真真让王叔我刮目相看了。”
就在这时,书房角落的阴影里,仿佛凭空出现了一个身着玄色劲装、面容模糊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来人躬身一礼,声音低沉沙哑,不带丝毫感情:“王爷。”
晋王并未回头,似乎早已习惯,只是淡淡问道:“云州之事,你怎么看?”
那黑影,正是晋王麾下最得力的密探头目之一,代号“幽影”。他低声道:“回王爷,据我们安插在军中和云州府衙的眼线回报,太孙殿下此次能获此大胜,关键之处,恐怕并非其本人临阵指挥有多么高超的军事才能……”
“哦?” 晋王挑眉,终于转过头,看向幽影,兴趣被提了起来,“不是靠他自己?那是靠什么?总不会是靠镇国公那把老骨头吧?”
“非也。” 幽影摇头,“镇国公虽经验老到,坐镇有功,但此战之转折,在于一支名为‘陌刀营’的新军,以及……背后为其出谋划策、甚至可能参与了练兵、铸械的关键人物。”
小主,
“陌刀营?关键人物?” 晋王坐直了身子,凤眼中精光闪烁,“说下去。”
“此人便是今科状元,翰林院侍讲学士,陛下亲点的新军参军——陈彦,陈维岳。” 幽影的语气十分肯定。
“陈彦?” 晋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恍然,“可是那个连中六元,名动天下,被誉为百年不遇的文曲星?”
“正是此人!” 幽影点头,“情报显示,从新军迥异于以往的训练之法,到那陌刀等新式军械的构想与督造,再到云州守城的整体方略,乃至最后那场决定性的五百人对决赌斗,背后几乎都有这位陈参军的影子!太孙殿下对其极为倚重,几乎是言听计从,视若肱骨臂膀!”
晋王闻言,沉默了片刻。书房内只剩下炭火偶尔爆裂的噼啪声。他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菊花,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连中六元,已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极致荣耀,堪称文脉奇葩……如今,竟还通晓军略,能练兵,能铸械,能谋断?呵呵……” 他轻笑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又夹杂着浓烈的探究欲望,“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若果真如此,那这位陈维岳,可就不是简单的奇才,而是……国士之姿了。”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幽影:“如此人物,竟甘心辅佐赵宸?有趣,实在有趣……看来,今年年底回洛阳述职,本王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拜访’一下这位名动京华的陈参军了。看看他到底是真材实料的国之栋梁,还是……只是一个运气好些的弄臣。”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繁华似锦、却又暗藏汹涌的帝都洛阳。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已然开始加速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