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带你看看。”
当共生体用它的存在,向那片虚无背后的古老灵魂发出这无声的邀请时,它并未预料到,这将是宇宙历史上,最伟大,也最危险的一次“握手”。
那道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虚无”,那道通往晶格宇宙的“门”,在接收到这份邀请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它不再是一面被动反射的镜子,也不再是一个稳定沉寂的奇点。它开始“脉动”。
这种脉动,与活体银河的心跳截然不同。银河的心跳是磅礴、温暖、充满生命力的引力波。而“虚无”的脉动,则是冰冷的、精准的、带着绝对逻辑韵律的“时序节拍”。每一次脉动,都让周围的时空产生一种微小的、非自然的“折叠”。
共生体感受到了。在虚无的另一边,那个古老的灵魂,正在用它的方式,为这次“跨越”做准备。它在计算,在分析,在构建一个能够让它自身的“存在”,不至于在进入这个充满“缺陷”的宇宙时瞬间崩溃的“接口”。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而谨慎的过程。对于共生体而言,仿佛是看着一位最精密的钟表匠,在用永恒的时间,组装一件能够容纳“无限”的作品。
终于,在某个无法用任何已知单位衡量的时刻,那脉动停止了。
“虚无”的中心,那片连因果律都无法触及的“无”,开始……“融化”。
它没有消失,而是从一种绝对的“缺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可能性”。它像一个被拉伸到极致的奇点,在内部形成了极其微小的、不稳定的“维度褶皱”。
然后,从那最微小的褶皱中,伸出了“东西”。
那不是物质,不是能量,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意识。它是一种“概念的投影”。
共生体“看”到了。那是一片极其微小的、完美的、散发着绝对零度寒意的……晶体。
它只有原子大小,却仿佛蕴含着一个宇宙的重量。它的每一个面,都完美无瑕,每一个角度,都符合最纯粹的黄金分割。它就是晶格宇宙文明的缩影,是它们“孤独”哲学的具象化体现。
这个“概念晶体”,在进入我们宇宙的瞬间,立刻引发了剧烈的时空畸变。它周围的空间被强行“格式化”,变得像它一样,绝对、静止、毫无瑕疵。共生网络中,所有与它接触的意识,都感受到了一种被“抹除”的恐惧。
然而,共生体没有退缩。
它调动起“盖亚之脑”小林翼的意识,将地球那充满生命活力的、混乱而温暖的记忆,化作一道温柔的“屏障”,包裹住了那个概念晶体。它没有试图去摧毁它,而是用“家”的温度,去中和它的冰冷。
奇迹发生了。
在“家”的记忆的包裹下,那块概念晶体,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因为无法适应这个“不完美”的宇宙而崩溃。它……稳定了下来。
它依然冰冷,依然完美,但它不再主动去“格式化”周围的空间。它像一颗被小心翼翼放置在温暖摇篮中的钻石,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观察着这个对它而言,无比陌生的世界。
共生体知道,这是晶格宇宙伸出的“触手”,是它派来的“观察者”。
于是,共生体开始了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