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让她开心一下吧。
“行,你们暂时还是换回旧衣服吧,晚上洗干净了再穿。”
“对了!穗儿妹妹叫我帮忙买针线...”
“买呗,那点钱和这套衣服比起来九牛一毛。”
...
要修家书寄回去可不是件容易事。
官家的驿站不可能供给私人传达信封,除非你给的实在太多了。
给了一个人坐马车的钱,让他给你带信。
最有效的方法是托付顺路的商旅,如果要寄往的位置偏僻,根本寻不到人,八成是白白送人家银两。
商队昼夜前行,大抵会比牢兴快上半个月。
纪萱成功达成最优解,去往京城的商队不少,位置不偏,家里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天时地利更兼人和。
“快点写...我们六个人等你一个人,你一个人就是浪费了六个人的时间。”
寻到一处地方坐下,掏出纸笔给纪萱写字。
等的无聊,牢兴开始上压力。
“算一算,你写一炷香时间,那就是拖累我们一队人一个时辰的时间。”
“能这样子算吗...兴爷别吵我,我要开始认真了。”
纪萱屏气凝神,提笔落下这几句话。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爹娘在上,女儿纪萱叩首问安!
数月前萱不幸被歹人拐卖,流落异乡,举目无亲,几近绝望。万幸天无绝人之路,得遇石兴,良二位义士,愿送萱归还故乡。
归途虽远,但萱并非孤身一人,同行者除兴,良外,尚有四位同病相怜姊妹,名:穗、琼华、红儿、翠儿。一路之上,有姐妹谈笑解忧,有良,兴引路护持,爹娘不必过于忧心女儿。
别离爹娘这些时日,女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二老。
惟愿爹娘福体安康,静候女儿归家!
女儿 纪萱
崇祯五年 五月初五 于解州”
“写完了,写完了,呼...憋死我了。”
抹了把额头的汗滴,转头拿起书信向别人炫耀。
“还挺有文化,写的不错...姓纪的,说好在信中好好夸赞我呢?”
石兴接过一看,字迹还算端正,繁体字勉强能读懂,挺有水平的。
“还是到时候当面夸吧...信封里赞美的话术我写不出来啊...”
“罢了...”
...
“送去哪里?”
“京城郊外,纪家。”
“城里走商那个纪家?”
“对。”
“三两银子。”
“不成,哪有这么贵的,顺路带信就收三两银。最多一两银子五百文!”
“你去问问谁不知道北方又有新动作,各地的镖局都在涨价...”
“就只有这么多,你不愿意带我去找别家,甚至去别的城镇。”
“这...”
嗒——嗒——
“别走!咱们各退一步,二两银子...”
“一两银子七百五十文。”
“吗的,便宜你小子了,成交!”
...
“兴爷...我想学这个。”
“不是,什么都想学?你现在首要的目的是学好下厨房,其余的有机会再说。”
“哦。”
就不能一手抓厨艺,一手抓武艺,一手抓口才,一手抓杂技,一手抓学识,一手抓...
千手观音来的。
“省下来的钱刚好带你们听戏去...走,这回真的是你兴爷请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