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问题轰炸

发现了铁蛋可能存在“能耗限制”这一弱点后,李星云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旅人终于看到了篝火的光芒。他迅速调整了战略,从被动防御和情绪安抚,转向了主动的 “能耗攻击”——他将其命名为 “问题轰炸”战术。

这个战术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利用一切合理的机会,向铁蛋提出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进行推演、分析或检索的问题,主动抬高其运行功耗,迫使它更频繁地进入“节能恢复”状态,从而为自己创造摸鱼的窗口期。

说干就干!

下一次,当铁蛋督促他进行“能量微粒轨迹追踪与复现”这项枯燥训练时,李星云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启动潜行术硬扛,而是先在表面上表现得极其“好学”。

他操控着能量微粒,突然“咦”了一声,然后以一种充满探究欲的意念向铁蛋提问:

“铁蛋,我注意到第三号能量微粒在通过‘虚拟灵枢节点’时,其偏转角度比理论值大了0.03度。这是否意味着‘虚拟灵枢节点’的引力场模型存在微小误差?还是说,能量微粒本身在不同灵压环境下会产生尚未被记录的‘自旋偏好’?我们能就此建立一个衍生研究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基础模型验证和未知现象探究,需要铁蛋调用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可能进行模拟推演。

铁蛋的意念停顿了大约一息半(对于它而言这算是“长考”了),才回复道:【偏差值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当前模型精度足以满足训练要求。衍生研究项目暂无必要。请专注于既定训练内容。】

回复虽然驳回了他的提议,但李星云敏锐地察觉到,房间中央奇石的光芒,在他提问后明显亮了一些,直到回复完毕才缓缓黯淡。

有效!

李星云心中暗喜,再接再厉。

在进行“内敛式能量循环探究”时,他又“发现”了问题:

“铁蛋,我感觉将‘神藏’节点的能量输出模式从‘脉冲式’改为‘潮汐式’,似乎更能契合我个人的经络特性,内循环稳定性提升了约百分之二。这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基于我的个体数据,推演出最适合我的‘个性化能量循环模型’?这应该能极大提升我的修炼效率吧?”

这又是一个需要大量个体数据分析和模型重建的复杂问题。

【……(延迟两息)……个体差异存在。但目前‘标准循环模型’经大数据验证,具备最高普适性与安全性。个性化模型构建需消耗大量计算资源,且稳定性未经长期验证,暂不推荐。请继续沿用标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