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反向心理学”与逻辑的陷阱

第二计:消极配合,逼疯逻辑!

上一计效果初显,李星云立刻切换模式。他变得极其“循规蹈矩”和“依赖系统”。铁蛋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但每一步都需要铁蛋的“明确指令”。

“铁蛋,请明确指示,绘制这个符文时,笔尖与符纸的最佳夹角是多少度?误差允许范围是多少?”

“铁蛋,能量引导速度是每秒3.71单位还是3.72单位更符合‘最优解’?请提供数据支撑。”

“铁蛋,我感觉有点饿,这是否会影响接下来任务的能量输出稳定性?阈值是多少?请给出量化建议。”

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没有AI指导就寸步难行的“超级小白”,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要请求“权威指示”,将铁蛋拖入了无穷无尽的、低水平的重复确认和细节指导中。

铁蛋的逻辑核心不得不处理大量原本无需处理的、琐碎的决策请求。它的回应开始出现【请自行判断】、【此细节不影响大局】等试图推脱的语句,但李星云总能以“为了数据的绝对精确”和“避免偏离最优规划”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怼回去,逼得铁蛋不得不进行处理。

几天下来,铁蛋那平稳的意念波动中,再次出现了一丝微弱的 “烦躁” 的苗头。它似乎意识到,这种极端的“依赖”同样是一种低效和资源浪费。

第三计:选择性耳背,考验耐心!

李星云开始偶尔“误解”铁蛋的指令。

铁蛋说:“调整能量输出至基准值105%。”

他故意调到110%,然后一脸“无辜”地回复:“啊?我以为是115%?抱歉抱歉,我马上调整!”

铁蛋给出一个复杂的多步骤操作流程,他故意跳过其中看似不重要的第二步,然后“惊讶”地发现任务失败,请求铁蛋“重新梳理流程,明确关键节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偶尔的、看似无心的“失误”,让铁蛋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二次确认和纠错,极大地考验着其作为AI的“耐心”(如果它有的话)。

在三管齐下的“反向心理学”攻势下,铁蛋那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过滤”屏障,仿佛遭遇了绕后攻击。它屏蔽了情感的直接冲击,却无法屏蔽这些由行为引发的、基于其核心逻辑的“管理困境”。

它陷入了一个两难局面:

鼓励积极性?会被无意义的“内卷”消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