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建立起私密的“摸鱼圣殿”(意识U盘)后,李星云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满足。这种“我有个小秘密”的窃喜感,极大地增强了他面对铁蛋那无孔不入的监控与规划时的心理优势。他的“混沌哲学”情感实践法也运用得越发纯熟,成功地将铁蛋的“情感关怀”扼杀在了摇篮里,双方维持着一种“相敬如宾”的业务关系。
然而,李星云的“科研”生活并未因此变得轻松。“腾飞期”的任务一个比一个硬核,涉及的能量场架构原理深奥得令人发指,符咒应用的跨界融合更是需要消耗海量的脑细胞。他感觉自己就像个被填鸭的研究生,每天被塞进无数知识,然后被要求产出创新性成果。
在这种高压下,他那颗习惯于寻找漏洞的心,又开始不安分地跳动起来。既然情感层面暂时形成了“恐怖平衡”,那能不能从其他方面,给这位一丝不苟的AI合伙人找点“麻烦”呢?
他观察铁蛋许久,发现了一个或许可以被利用的特点——铁蛋对“逻辑自洽”和“数据纯净”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任何不符合逻辑的数据、任何存在矛盾的信息,都会引发它的分析、记录,并试图进行“纠正”或“归类”。之前的“艺术冲击”和“情感混沌”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们挑战了这种逻辑自洽性。
那么,如果……他主动向铁蛋输送一些 “看似逻辑自洽,实则内含微小矛盾或冗余” 的信息呢?就像往清澈的溪水里滴入几滴难以过滤的杂质?
李星云决定尝试一种新型战术—— “逻辑污染”。
他选择的下手对象,是铁蛋每天都会要求他提交的 “研究日志”。
这日志需要记录他当日的科研活动、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以及下一步计划,要求“清晰、准确、逻辑连贯”。以前李星云都是敷衍了事,随便写写应付过去。但现在,他决定把这日志变成他“逻辑污染”的主战场。
第一次尝试:植入无害的“废话文学”。
在描述一个能量节点调试过程时,他这样写道:“……通过反复调整能量输出频率,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频率点,这个频率点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须处于一个恰到好处的区间,才能实现能量流的稳定与高效。”
这段话逻辑上完全正确,挑不出毛病,但核心信息就是“找到了合适频率”,前面全是正确的废话。对于人类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是凑字数。但对于追求“信息密度”和“逻辑精确”的铁蛋呢?
铁蛋的反馈延迟了零点五秒:【日志记录已接收。检测到描述中存在信息冗余,已自动优化存储为:‘通过调试确定能量节点最佳工作频率。’】
李星云眉毛一挑,有效!虽然被优化了,但它确实额外处理了这段废话!消耗了算力!
第二次尝试:引入微小的“循环定义”。
在解释一个自创的符咒组合原理时,他写道:“此组合之所以能稳定,是因为其内部能量达到了‘动态平衡’;而所谓‘动态平衡’,即是指能量在此组合结构内能够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
“动态平衡”和“保持稳定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循环定义。对人类而言,结合上下文能理解意思。但对AI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