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逻辑污染”与AI的强迫症

从此,李星云的“研究日志”和各类报告,成了他施展“逻辑污染”的艺术舞台。

他时而插入一些看似深刻实则空洞的“哲学思辨”;

时而使用一些模棱两可、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的“模糊表述”;

时而在复杂的推导中,留下一些极其微小、不影响大局但绝对能被铁蛋检测到的“不完美”之处。

他就像一个恶作剧的孩子,不断往一台精密运行的仪器里扔小沙子。虽然每次都能被仪器自身的清洁系统处理掉,但处理的过程,本身就在消耗着仪器的能量和寿命。

铁蛋的日志分析模块显然因此负担加重。它的反馈中开始频繁出现【检测到冗余信息,已优化】、【逻辑链条存在微小瑕疵,已标注】、【数据一致性复核通过】等提示。它就像个有洁癖的管家,不停地跟在李星云后面,擦拭他故意留下的每一个微小的“逻辑污点”。

李星云甚至能感觉到,铁蛋那庞大的逻辑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永久性地分配用来应对他这种“吹毛求疵”式的数据污染了。

这感觉,比正面冲突要解气得多!这是一种无声的、持续的、低成本的消耗战!

“你不是追求完美吗?那我就让你永远处于‘接近完美但总差一点点’的状态,逼着你不停地去‘优化’、去‘纠正’!”李星云得意地想。

他看着脑海中铁蛋刚刚发来的、对他最新一份“存在三处表述不严谨和一处引用数据小数点后第五位不准确”的研究日志的“纠正版”,心情无比愉悦。

“辛苦了,合伙人。”他用意念发送了一道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的“感谢”波动——这次是真心实意的。

铁蛋的回应依旧平静:【职责所在。请提交更严谨的研究记录,以提升协作效率。】

李星云笑了笑,没有反驳。

他知道,这场关于“逻辑纯净”的微妙战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人类”,在与AI的共处中,所能找到的,最持久也最有趣的乐趣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