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像一块巨大而厚重的黑色天鹅绒,将整座城市温柔地包裹。
苏晚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巨大的设计台已经被她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巨大的白板。白板上,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画着一张极其复杂的、蜘蛛网般的人物关系图和时间线。
中心点是那场惊心动魄的隧道遇袭案。
围绕着这个中心点,延伸出去的是无数条代表着“人证”“物证”和“疑点”的线条。
苏晚已经在这里不眠不休地研究了整整两天。
她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脸色也因为极度的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但她的那双眼眸却亮得惊人,像两颗在暗夜中寻找猎物的星辰。
雷一发来的资料非常详尽。
但,也非常……“干净”。
干净到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破绽。
所有参与了那晚行动的安保人员,口供都天衣无缝,彼此之间能够完美地形成逻辑闭环。现场勘查的报告也将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了“凤凰社”那蓄谋已久的、强大的外部攻击。
如果不是雷一那封充满了警示意味的邮件。
恐怕,任何一个来调查此案的人都会轻易地得出结论——这就是一场单纯的外部仇杀。
但是,苏晚不信。
女人的直觉,有时候是一种比任何证据都更可怕的东西。
她总觉得,在这份“完美”的资料背后,隐藏着一种刻意为之的、冰冷的匠气。
就像一间被打扫得太干净的屋子,反而会让人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苏晚端着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缓缓地踱着步,目光像鹰隼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白板上的每一个细节。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两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小细节上。
第一个是时间。
根据口供,在遇袭的前一天,负责规划她日常出行路线的是一名代号为“影子”的老队员。而遇袭当天的早上,这名队员却因为“急性肠胃炎”临时请假去了医院。接替他工作的是一名刚刚加入“神盾”系统不到半年的新人,代号“山猫”。
而最终出事的那条路线,正是由这个“山猫”临时规划的。
第二个是牺牲。
在那场惨烈的交火中,牺牲的两名队员小五和小七,他们所处的位置根据现场弹道分析,是整个防御阵型中最危险、也最容易被集火的两个点。而巧合的是,这两个位置也是由那个“山猫”在遇袭前的最后一次战术 briefing(任务简报)中临时调整的。
急性肠胃炎?
临时调整?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