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屋响应了赫敏的需求,变幻成一个极其简约、只有一席灰色软垫和四面空白墙壁的冥想室。
这里没有任何干扰,只有绝对的寂静,适合进行最深度的思考和精神重构。
赫敏盘膝坐在软垫上,没有急于再次尝试魔法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场漫长的、针对内心的审视和调整。
她回顾了自己研究灵魂锚点的初衷,不是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永生,也不是为了获得碾压众生的力量,而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残酷的战争中,多一份保护自己、保护朋友、坚守信念的资本。
是为了“固魂”,是为了在风暴中铸就一艘更加坚固的船,而不是像制作魂器那样“弃船逃生”。
她反复咀嚼着《缚魂之契》中关于“幻痛”与“实重”的论述。
如果那种极致的痛苦是仪式必需的淬炼,那么她就不应该将其视为需要克服的“敌人”,而应该将其视为一把锤炼意志的“铁锤”,一把区分决心真伪的“标尺”。
关键在于心态的转变:从“对抗痛苦”到“理解并利用痛苦”。
她不再将仪式想象成一场必须完美无缺的技术表演,而是一场对自身灵魂韧性和意志坚定程度的终极测试。
痛苦不是失败的信号,而是测试的题目。
她要做的,不是逃避或强行忍受题目,而是读懂题目,理解其深意,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痛苦中,依然保持锚定的决心,完成符文的凝聚。
这个认知上的转变,带来了方法论的调整。
她不再执着于一次性引导全部魔力完成整个复杂符文。
那就像让一个初学者直接去驾驭狂奔的野马。
她需要更循序渐进的练习。
她制定了新的、分阶段的训练计划:
痛苦耐受与意志聚焦。
她不再直接触碰完整的魔法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