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王守敬一行风尘仆仆,抵达杭州城。
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都指挥使司等一众地方大员,早已在官道旁迎候。场面隆重,礼数周全。
“下官等恭迎制台大人!”浙江布政使卢文韬为首,一众官员躬身行礼,态度恭谨。
王守敬下了马车,面容沉静,抬手虚扶:“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军情紧急,一切从简。”
“制台大人一路辛苦,馆驿已经备好,请大人先行歇息。”卢文韬年约四旬,面皮白净,笑容可掬,上前一步引路。
“有劳卢藩台。”王守敬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官员,将各人神色尽收眼底。
沈沧澜跟在王守敬身后,低调地观察着这些封疆大吏。他注意到,那位掌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周廷玉,面色略显沉郁,眼神在与王守敬接触时微微闪躲。而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郭琎,则是一副粗豪武人的模样,但抱拳行礼时,指节粗大,太阳穴微微鼓起,显然身手不凡。
一行人入住早已收拾停当的总督行辕。
稍事安顿后,王守敬便在行辕花厅召见了浙江主要官员,沈沧澜以赞画身份在旁记录。
“卢藩台,东南倭患近来详情如何?漕运受阻,具体情形又是怎样?你且细细道来。”王守敬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卢文韬连忙起身,拱手道:“回制台大人,倭寇自去岁冬月起便愈发猖獗,主要盘踞在宁波外海的双屿、烈港一带,时常登岸劫掠。其首领名唤‘徐海’,原是我大明子民,后亡命海上,勾结倭人,凶悍异常。月前,他们甚至攻破了台州松门卫的一处千户所,杀伤军民数百,气焰极为嚣张。”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至于漕运…唉,漕船行至长江口及钱塘江口外海,屡遭疑似倭寇的快船袭扰,虽未造成大规模损失,但船队被迫延缓行程,或绕道而行,致使漕粮北运迟滞。漕运总督衙门已是多次行文催促,下官等亦是焦心不已。”
“郭指挥,”王守敬看向都指挥使郭琎,“浙江都司辖下卫所,兵力、装备、士气如何?为何连一处千户所都能被轻易攻破?”
郭琎声若洪钟,抱拳道:“制台大人明鉴!非是兄弟们不肯用命,实是…实是卫所兵额空缺严重,在册兵丁十不足五!且军械陈旧,粮饷时有拖欠,士气难免低落。那松门卫被破,皆因当时卫中精壮大多被调往他处协防,守御空虚所致!”
“兵额空缺?粮饷拖欠?”王守敬眉头紧锁,“卢藩台,钱粮之事,你如何说?”
卢文韬苦着脸道:“制台大人,浙江虽称富庶,但历年税赋上缴、王府开销、河道修缮,所费甚巨。加之近年来天时不正,沿海时有风灾,赈济亦需银钱。这兵饷…确实是捉襟见肘,下官已是尽力筹措,奈何杯水车薪啊。”